担心员工! 自掏腰包支付,“申请信用卡就可以拿到钱”。 为什么信用卡营销这么难?

2024-01-21
来源:网络整理

数字金融、消费金融时代,信用卡业务发展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为了“吸引新客户”、抢占客户,信用卡客户经理也上演“内卷大战”。

微信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上,为了完成银行布置的任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些人开始用自己的钱为用户提供卡办理和取钱——发送服务。 增长红利消失,规模扩张之路不再适用。 为提高发卡质量,增加存量竞争下的发卡活跃度,部分银行信用卡中心降低了客户经理新增卡数量的考核标准。

员工“参与”花钱招募新员工

“如果申请信用卡,可以拿到150元。” 这样的操作你信吗? 微信商报记者注意到,为了完成银行布置的任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人员用自己的钱在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信用卡办理服务。

“扫描二维码,会有惊喜。” 在闲置交易平台上,用户王明伟(化名)发布了一条虚拟物品交易信息。 微信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后得知,他是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运营部的人员。 为了完成银行交给的任务,他因招不到人才而做出了这一举动。

“扫描二维码即可申请信用卡,申请通过后可获得50元返现,激活后可获得50元返现。绑定卡消费后,您即可返现50元,总价150元可议。 王明伟介绍,“我的任务要求很小,所以我想花一些钱来吸引客户。如果任务要求太高,我就无法承受。”

通过扫描王明伟提供的二维码信息可以看到,这是一家股份制银行员工内部推荐的办卡绿色通道。 扫描后,会直接进入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申请平台,消费者可以在这里选择标准白金卡、主题等。对于信用卡、联名卡等各种卡种,卡的申请条件也有规定。与各类信用卡的申请方式一致。 需要提供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地址等个人信息。 当微信商报记者询问通过该渠道申请信用卡是否可以快速审批时,王明伟坦言,“审批是总行做的,客户经理没有权限,如果失败,没有返现”将会给予。”

为实现既定的发卡指标和中间业务收入,信用卡业务拓展一直是该行信用卡部门的首要任务。 在某生活类APP上,有自称是银行员工的网友抱怨开信用卡任务繁重,并邀请同城网友办理该卡。 还有帖子专门标明“办卡送现金红包”。

那么,信用卡中心员工自掏腰包补贴办卡是否违法? 王明伟推广信用卡的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指出,该二维码是员工个人二维码。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标,因此会通过一些渠道提出相关的个人建议。 银行对此没有限制。 行为。 不过,微信商报记者注意到,咨询后不久,王明伟就删除了相关产品信息的推荐链接。

另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提到,理论上银行员工与客户之间不可能存在直接的现金交易,但此类现象属于银行员工的自发行为,保密性强,银行难以甄别。 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信用卡增速放缓。 而且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促销方式重叠,我们还停留在送礼“吸引新客”的十年。 以前的传统模式同质化严重。

营销渠道同质化严重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信用卡和借记卡合计已逼近8亿张大关。 央行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累计开立信用卡及借记卡和贷记卡7.98亿张全国环比增长0.97%。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信用卡的营销模式逐渐演变为两种类型。 一是主要依靠线下、商圈发卡和路演活动。 此外,由于近两年疫情影响,线下客流量吸引了更多客流。 强度远不如之前。

“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线上方式,对他们来说,互联网金融消费产品的门槛更低,体验更便捷。” 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今年我们银行新增了客户经理,卡量考核标准也降低了,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提高发卡质量、增加发卡活跃度。”

另一种信用卡营销模式依托线上服务,在办卡时推出优惠券、积分券等各类活动。 不过,为了刺激用户的办卡意愿,优惠券模式也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收入。 客户成本。 上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虽然为了吸引新客户而申请信用卡返利券、充值券还是比较普遍的。”我们也在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比如更加注重群体办卡,与企业合作发卡;将明星、热门IP、二次元等元素与卡产品结合起来,或者增加年轻化的商户或平台。人们经常利用信用卡优惠来增加客户获取力度。”

信用码扫支付卡怎么扫_扫码信用卡支付_扫码用信用卡支付

王蓬博进一步指出,主要原因是实际应用场景太少,相关市场的信用卡产品也较多,且形式趋于多元化。 对于银行信用卡中心来说,应统一流量入口,同时寻求与更多场景方尤其是头部场景方的合作,减少后来者进入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深入挖掘客户的场景需求,建立和培养用户。

聚合资源完善场景生态建设

存量竞争时代,信用卡增长逐渐趋于稳定。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信用卡及借记卡和贷记卡使用量合计7.98亿张,环比增长0.97%。 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及借记卡和贷记卡数量为0.57张。 与2024年第二季度末的0.56相比略有上升。因此,银行要想脱颖而出,只能创新以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微信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些银行将目光投向了1995年至2010年出生的“Z世代”,试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客户群方面,我们目前的重点是想办法抓住年轻人。” 上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从卡权益上寻找高频消费场景,在营销上则更注重线上。 体验更简单、更直接。 只要您在某些高频场景的商户消费,每笔交易都会获得10%的返现。 返现金额可用于您下次在这些商家购物。 扣除消费。 这种模式比传统的刷卡积分方式更受年轻人欢迎,因为折扣更直接。”

正如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小睿所言,在探索细分领域方面,银行需要聚焦用户生命周期,聚焦精细化用户服务,在关键环节打造核心能力,包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比如通过卡牌创新吸引用户; 二是智慧服务,可以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是整合场景线上线下资源,完善场景生态建设; 第四,利用5G等新技术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提高用户运营质量和效率。

“未来,银行应该找到客户频繁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场景,然后基于此类场景进行拓展,将信用卡作为最便捷、最优惠的使用方式,更多地从支付场景中绑定客户。获客的实际手段,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想要真正获客,就必须建立用户运营团队和相应的数字化系统,只有合规条件下建立用户画像,才能真正提升获客规模。 ” 王鹏博说道。

微信商报记者 宋一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