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移动支付小程序的应用前景有待验证

2024-01-21
来源:网络整理

本报记者 李兵

近日,微信手机支付小程序上线,需要在手机设备上激活相关服务。 这是继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之后的又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支付方式一直在发生变化,支付机构也希望通过支付方式的创新来拓展市场。 原则上,掌纹信息识别比面部识别更容易,也相对更安全。

识别装置已获专利

记者查询发现,微信掌上支付小程序的介绍是“伸手感应、识别支付”。 进入小程序后,页面会提示“微信掌上支付服务尚未激活,请在掌上设备上激活”。 记者测试发现,普通用户目前无法激活和使用该程序。

微信小程序前景分析_微信小程序的市场前景_微信小程序未来前景

有媒体报道称,微信支付已在部分商户进行掌上支付设备测试,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截至发稿,微信支付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据介绍,该程序的账户所有者为腾讯旗下财付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此前该公司名为“财付通”。 操作时,用户需要在人脸识别设备上注册手掌,并将人脸识别与个人微信账号关联起来。 线下购买时,应将手掌指向微信支付设备的扫描区域,确认设备后进行支付。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腾讯科技(微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针对掌上支付的动作频频。

天眼查APP显示,腾讯自2024年11月起申请了识别模块和手掌生物识别信息识别设备专利; 2024年3月,腾讯申请了“掌刷设备”专利; 8月,腾讯申请了“微信掌上服务”、“微信掌上支付”等相关商标,涉及广告销售、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多个国际类别。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掌上支付和刷脸支付都是生物识别技术,根据目标掌纹图像区域进行识别,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识别率。” “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在疫情背景下,佩戴口罩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的习惯。从便利性的角度来看,掌上支付可能比刷脸支付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应用前景需要验证

纵观行业,目前移动支付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

掌上支付并不是一项新技术。 据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就有银行尝试应用手掌支付,并推出了全国首台具有手掌静脉识别功能的银行自助机。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微信小程序未来前景_微信小程序前景分析_微信小程序的市场前景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缺乏大规模推广可能与用户移动支付使用习惯以及对该技术的安全担忧有关。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4年4月发布的《2024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95.7%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扫描或出示条码完成支付支付方面,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 同时,用户希望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相关机构控制,安全存储生物识别信息,确保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

灵易研究院院长于百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用户对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体现了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支付。 技术推广的难点和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亚马逊掌上支付在美国已有一定的商业应用,正处于推广阶段。 国内微信、支付宝已经对掌上支付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微信掌上支付小程序的推出,表明相关应用的探索正在加速。

王鹏博表示,“从认证角度来看,生物识别技术更安全、更便捷,在信息不泄露、不被滥用的情况下,便利性更好,识别率也更高。”

对于刷卡支付的商业前景,于百成表示,生物识别支付方式的推广确实面临一定的问题。 如果用户继续担心数据安全问题,该技术将很难大规模商业应用。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刷卡支付应用的前景还有待验证,其后续的普及可能会面临机器推广、布局、用户习惯改变等问题。但从技术本身来看,生物识别技术是支付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发生的变化趋势之一,而且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王鹏博说道。 (证券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