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华语乐坛还没有结束。
文字| 赵蓬芳、张家齐
来源|毒眼(ID:)
封面来源|IC
昨晚,TMEA腾讯音乐娱乐节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群星聚集,怨声满天。 其中最受争议的莫过于年度十大热门歌曲。
奖项一经公布,迅速在微博、豆瓣、虎扑等社区传播。 #TMEA年度中文十大热门歌曲条目已成为微博热搜,发布前阅读量已超过3000万次。
网友们惊讶地发现,自己认不出任何一首歌曲的名字,但抖音上的歌曲却全部听过。 十大热门歌曲几乎都是抖音歌曲,大家都说:华语音乐即将终结。
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情。 无论是十几年前《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铃声歌曲的流行,还是几年前偶像专辑开始霸占排行榜时,人们都已经开始怀念华语音乐了。我心中的场景。
不过,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抖音神曲。 而人们怀念的节点则被往后推了十年。
港台乐坛并没有什么意外。 选秀节目拯救内地音乐
港台音乐上一个时代的余辉已经蔓延至2024年。
昨晚的TMEA颁奖典礼上,五月天、刘若英、林俊杰、蔡依林、邓紫棋相继获奖。 其中,出道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最年轻的邓紫棋早在十年前也曾在香港举办过个人演唱会。
从颁奖结果来看,港台流行音乐确实进入了十年真空期。
2000年以后,滚石、华纳、索尼等唱片公司进入内地,一大批流行歌手也在此时涌现。 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等不仅红遍中国,也红遍东南亚。
继邓丽君、罗大佑时代之后,这群港台歌手再次占据了流行音乐微信的半壁江山。 流行音乐“一统”时代的背后,不仅仅是才华横溢的歌手的涌现,还有唱片业的发展和观众购买力的加持。
随着聆听习惯的改变,唱片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2004年彩铃的流行改变了歌曲的传播方式。 一首歌只需几句“金句”就可以创作出来。
从此,以前从未听过音乐的人们开始听到他们的声音,大众审美也随之上升。 刀郎当年的专辑销量甚至可以与周杰伦相媲美。 再加上当年“QQ音乐三巨头”和“超级女声”的火爆,港台流行音乐的市场在内地被进一步压缩。
2005年超级女声三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
凭借《认真的雪》成名的薛之谦和“三巨头”之一的汪苏泷走出了那个时代,在昨晚的颁奖典礼上分别获得了年度最具影响力内地男歌手和创作歌手仪式。 这些年其他获奖的内地歌手大多来自选秀节目。
年度最佳内地男歌手周深来自《中国好声音》。 同场比赛的获奖者包括单依纯和今年的冠军王静文。 其他奖项中,华晨宇、毛不易、刘惜君等也都是近年来来自内地的。
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推出让梁博、袁娅维等新生代歌手走红,2013年的《我是歌手》则让一批老歌手再次声名大噪。 综艺节目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无论新人还是老歌手,综艺似乎已经取代唱片成为获取流量的最佳选择。
此后,每年各个网络音乐平台都会将一大批音乐人带入观众的视野,其中的佼佼者成为近年来内地歌手的中坚力量。 说唱、乐队、电子音乐等音乐类型也通过综艺节目吸引了新的受众,重新流行起来。
除了音乐选秀节目,偶像也占据了微信的半壁江山。 首届TMEA奖项几乎都是偶像们的天下。 最佳内地男女歌手分别是张艺兴和火箭少女孟美岐,最佳组合是。 今年的最佳团体仍然是时代峰军,时代青年团获得冠军。 蔡徐坤、李汶翰、INTO-1也获奖。
图片来源微博@梦游记-时代青团
在漫长的真空期,选秀节目出道的歌手和偶像无论是实力还是流量都填补了内地音乐市场的空白。
不看电视的人只会对这些人感到陌生。 但除了电视之外,还有另一种音乐占据了更多人的耳朵。
抖音时代,音乐追随短视频
“本来我以为流量明星会再次占据前列,没想到比这更极端。” ——抖音神曲取代流量明星歌曲,成为华语乐坛垫底。
不满就是不满,但抖音歌曲的受欢迎程度是不可否认的。 在一项有超过5500人参与的微博民意调查中,有2133人表示他们“听完了”这十首歌。 这就是抖音歌曲的魔力。
毫无疑问,抖音歌曲的影响力已经开始突破短视频平台,向外辐射。 线上,他们出现在其他音乐、微信频道,或者出现在各种综艺、晚会中; 线下,它们在街头巷尾播放,“入侵”每个人的生活场景。
就连抖音在音乐界的“劲敌”TME也不得不承认抖音神曲带来的巨大流量。
抖音的神歌能力已经得到充分展现。 《学喵》和《野狼》已经成为过去。 如今的抖音已经不再满足于“一年只有一首流行歌曲”。 而是不断地向华语乐坛输送热门歌曲,并在音乐赛道上继续布局。
“推广”只是抖音歌曲的第一步。 抖音正在探索自己的“歌曲爆款公式”,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在版权购买、流媒体平台建设等方面也有计划。
在与主流音乐对抗的过程中,抖音歌曲也逐渐成为“主流”。 交通不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负面舆论几乎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早在去年,抖音与浙江卫视联合制作的音乐综艺节目《歌曲礼赞》中就曾发生过类似的冲突。 大多数人并不认同综艺节目“抖音短视频博主评分歌曲”的赛制。 打开网易云音乐,几乎每一首小众歌曲的评论区都会有“希望这首歌不要在抖音红起来”的观点。
凤凰传奇版《海底》
抖音歌曲大部分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 因此,在抖音上走红的歌曲大多都有副歌或者一定的片段来适应视频画面。
不少抖音深度用户告诉毒眼,抖音歌曲的精髓就在视频BGM中。 有时候即使你想搜索歌曲的完整版,听完也只能记住那一段,其他内容都比较普通。 聆听体验不够好。 对于非抖音用户来说,这些歌曲在没有画面加持的情况下并不具备“独立行走”的品质,甚至可能会让一些人因为反复播放而感到“无聊”。
抖音神曲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底层流量逻辑。 抖音歌曲之所以霸占“年度十大热门歌曲”榜单,体现了市场选择和主流大众的喜爱程度。 音乐审美的变化。
之所以在微博、豆瓣等平台上有如此多的讨论,是因为不同平台上的舆论脉络已经完全割裂。
观众有代表吗?
网友们对“十大热门歌曲”反感,因为或多或少觉得自己被“代表”了。 但这些他们从不听的歌曲确实是最“火”的。 这些听众和那些听众似乎处于两个平行的世界。
抖音神曲的传播本身并不依赖于传统音乐受众。 正是因为其朗朗上口、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才成为了短视频的选择。 获奖者之一何鹏的《醉蝶》最初是通过广场舞走红的。
这种差异,除了生活方式的差异外,也代表了当代音乐审美更加差异化的趋势。
80年代,我听邓丽君,90年代,我听崔健,10年代,我听周杰伦……这几十年,大家始终能够达到同一个频率音乐。 随着唱片业最后的统治地位消失,音乐美学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大约十年前,民歌开始流行,后来被说唱所取代。 近两年,乐队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说唱歌手GAI、民谣歌手刘爽以及参加《乐队的夏天》的人也在昨晚获奖。 。 不仅大陆音乐如此,台湾也涌现出高舞、德卡、草动等乐队。
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音乐能够代表大多数的审美。 公共选择简单明了:尽管你不喜欢它,但大多数人都喜欢。
“十大热门歌曲”代表了公众的选择。 观众看似没有投票权,但选择的按钮却已经放到了大家的手中。
大家都已经一起做出了选择,但是当审美被冒犯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去捍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