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联智付原本是中兴通讯旗下的一家公司。 2016年8月,中兴通讯全资子公司中兴软件将其90%股权出售给正通股份子公司微信沃里奥,转让价为3.825亿元; 2018年1月,讯联智付成为微信沃睿欧全资子公司。
事实上,华为在移动支付领域早有布局。 据介绍,2016年8月,云闪付联合华为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20余家商业银行召开合作会议,宣布云闪付全面支持支付、云闪付 云闪付涵盖了NFC等各类创新支付技术应用。
不过,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16年,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部前总裁苏杰就曾表示,华为不会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华为将脚踏实地,专注技术,为整个支付行业提供最安全的底层解决方案。
手机行业分析师孙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华为在中国拥有超过2亿的手机用户基础,这是其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优势。
巨头纷纷进军市场
挑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国内手机厂商中,除了华为之外,小米已经持有支付牌照。 天眼查显示,早在2016年1月,小米就收购了杰夫锐通有限公司65%的股权,2024年,杰夫锐通将成为小米全资控股公司。 央行官网信息显示,捷付瑞通于2011年8月获得支付牌照,目前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有效期至2024年8月。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消费者使用的重要支付方式之一,这也吸引了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进入市场。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74%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的小额支付特征日益凸显,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的比例达到38.4%。
第一手机产业研究院院长孙彦彪认为,虽然苹果、华为等厂商在手机终端都有自己的钱包,但仍然存在局限性。 目前,在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微信和支付宝占据绝对优势。 通过获得支付牌照,华为正在规划未来。 由于华为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智能手表厂商,未来该领域的市场还有想象空间。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4年移动支付用户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微信支付、支付宝、云闪付分别有92.7%、91.0%和74.9%的用户使用。 2024年3月,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账户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和收单服务商四个环节。 其中,支付机构细分领域格局清晰、集中度较高。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合计已连续四年超过90%。
国信证券指出,多家互联网巨头已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但受限于用户数量和使用场景,尚无法大规模推广。 目前,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巨头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苏宁、京东、百度、新浪、美团、唯品会等,拼多多则是通过收购间接获得牌照。
此外,2024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旗下的一家公司将通过收购获得支付牌照。 中信建投认为,从监管角度看,支付行业数字化发展虽然具有融合化、智能化等特点,但必须坚守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