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100%兑付,支付机构的未来在哪里?

2024-01-22
来源:网络整理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支付机构来说可谓是发生巨变的一年。 央行频频加强监管。 对此,有人表示,支付机构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也有人表示,行业洗牌,支付机构新机遇到来。 在这些呼声中,2024年悄然到来,支付机构即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首个“重中之重”就是准备金问题。

储备现状

1、储量规模巨大

储备金作为支付机构重要的资金池,规模大、盈利能力强。 自2017年6月开始缴存准备金以来,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即支付机构客户准备金存款,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末, 2018年11月,准备金余额1.24万亿元,比上月末增加2490亿元。 按照支付宝和微信近90%的市场份额计算,两家机构产生的准备金应分别在6200亿元和5000亿元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约1.265%的年约定存款利率(最高上浮10%)计算,1.24万亿准备金100%存入后,支付机构的利息收入将减少较之前减少约150亿元。

2. 向多家支付机构预存资金

2018年6月29日,央行正式下发紧急文件《关于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缴费金额按月逐步增加。 到2024年1月14日,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放比例将达到100%集中。该文件被业内称为“114号文件”。

114号文文件中明确规定,支付机构准备金必须在2024年1月14日之前100%交付。近期,蚂蚁金服、合力宝、支付宝、百付付、穗行付、百付付、拉卡拉、易吉付、易智付、海科融通、易宝支付、新生支付等支付机构发布公告,宣布完成直连断开,并表示将提前交付100%备用金。

未存入准备金时的支付机构

支付宝上快捷支付是啥意思_快捷支付宝付是什么意思_百付宝快捷支付

早在2013年6月,央行就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管理办法》,要求支付机构收到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存入支付机构在境内开立的准备金。储备银行。 专用存款账户用于付款。 这是国家政策首次提及准备金管理问题。 此后,随着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备付金规模也越来越大,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和备付金利息作为资金支持的支付机构在与银行的谈判中话语权越来越大,降低了银行快捷支付等渠道手续费。 与国际通行价格标准相比,仅为1/10甚至更​​低。 这给默默提供基础服务的银行带来了压力。 伟大的。 与此同时,监管薄弱、利润过高,也让各类资本疯狂投资抢占市场,炒作支付牌照导致其价格疯涨,高价收购拥有支付牌照的相关公司,然后在国内运营。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行业价值和成本膨胀、市场泡沫。 问题严重,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为此,央行决心开展监管,杜绝乱象。

为什么我们需要支付准备金?

央行多角度监管支付行业。 从“断直连”和准备金100%交付,我们可以看出央行的根本目的是实施资本监管。 对支付机构的监管重点体现在准备金管理上。 支付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将客户备付金存放在分散存款中。 客户准备金规模庞大、存款分散,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

例如,存在客户备付金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 不少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来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 过去监管不力造成金融安全风险。 不少支付机构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监管缺失也导致各种损失难以挽回,严重损害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很多人不理解央行监管资金的用意。 总有声音说央行正在扼杀行业自由和企业活力。 不过,从ofo小黄车押金等过往失误,面对破旧的共享单车、满地的长龙,也不难发现。 如果没有监管,透支行业发展的最终受害者将是行业和消费者。 因此,对于支付行业和支付机构来说,央行希望通过对客户备付金的集中监管来解决备付金安全问题。

为此,央行发布一系列文件明确准备金交割,并将准备金纳入央行监管。 2017年3月,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操作指引》,明确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进行备付金存管; 央行监管的首要目标是明确准备金要求。 提交任务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给予支付机构政策缓冲期,确保市场稳定。

2017年12月,《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比例的通知》下发,提高支付机构存管比例要求,集中存管开始加速。 2018年6月29日,央行正式发布紧急文件《关于支付机构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比例支付机构将按月逐步增加。 2024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存管。

但当时央行对支付机构的兑付进度缓慢非常不满。 随后,2018年11月29日,央行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注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银行支付【银行支付】 )。 [2018]238号),让支付机构意识到储备金的交付迫在眉睫。

1月14日储备金100%交付后,并不意味着监管任务结束。 1月7日消息,监管部门目前正在制定新的准备金管理办法,并正在小范围讨论。 随后不久,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回应准备金管理办法修订: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确定新的规定管理方法即将推出。 对于支付机构来说,准备金的话题还远没有结束。

支付定金后

1、100%足额缴纳准备金后对支付机构收入的影响

对于相当一部分支付机构来说,准备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准备金账户的取消,势必影响不少支付机构的利润。

汇付天下可以说是典型的靠存款利息的机构之一。 从其上市招股书中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底,汇付天下客户备付金账户和指定银行账户内存放的金额共计31.85亿元,占汇付天下总资产的39%。 是其总股本的4.5倍。

汇付天下的利息收入大部分来自准备金账户产生的利息收入,而财务报告中明确表示,截至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汇付天下的利息收入分别为2610万和3830万。 和 6160 万。 利息收入主要来自客户备付金。

对于汇付天下来说,准备金账户利息收入也是其净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净利润占比来看,近三年汇付天下净利润分别为-760万元、1.25亿元、1.38亿元,备付金账户产生的利息收入分别占净利润的404%、28%、43%。分别为净利润。 虽然2017年的占比较2015年有明显下降,但接近一半的比例也证明了汇付天下对准备金账户利息收入的依赖。

在汇付天下招股书的监管环境和风险因素一栏中,也明确指出了与行业和业务相关的风险——“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对客户准备金集中存管的监管发生变化,我们的利息收入和客户体验可能会受到影响。”受到不利影响。”

准备金的集中交付,对于已经上市的汇付天下来说,确实有些心寒。 现在面对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迅速寻找新的增值业务作为盈利点。 从汇付天下2018年中期财报来看,其大力发展核心业务——移动POS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 业务同比增速高达185%,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增长。

百付宝快捷支付_支付宝上快捷支付是啥意思_快捷支付宝付是什么意思

同为支付领先机构的腾讯也在近期财报中表示,受央行逐步提高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商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比例要求的影响,支付服务商原本能够赚取利息收入的隔夜现金余额减少,这继续对腾讯支付服务收入以及更大程度上的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但从腾讯财报数据来看,作为领先的支付机构,腾讯自有备付金账户利息收入占腾讯相关收入比例较低。 其财报并未过多提及准备金账户利息收入,准备金账户交付对腾讯利润和营收的影响将微乎其微。

同为龙头机构的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支付宝从未考虑过将准备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虽然没有披露相关数据,但从支付宝的各种市场行为来看,准备金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2、准备金100%缴存后对支付机构发展的影响

从各支付机构的表现来看,大中型支付机构对于准备金的存入准备非常充分。 在“储值利息”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情况下,他们大多早早就寻求发展其他增值服务。 然而,中小支付机构,特别是一些对储备金依赖程度较高的预付卡机构,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 如果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这些企业未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有支付行业人士表示,一些中小支付机构技术能力相对较弱,准备金上交后无处赚钱,导致无利可图。 对于很多支付机构来说,准备金利息一旦没了,公司的利润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由盈转亏。 一些平台甚至会被迫退出市场,大平台会与小平台合并。

但从支付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准备金集中存管是有利的。 原来通过利率吸引商户、用用户积累的资金预留账户、通过接受银行返利或利用准备金利息补贴商户和消费者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限制那些盲目扩张、不买单搞价格战的行为。注重服务。 支付机构。 这使得支付机构更加注重自身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等方面。 对于商户和消费者来说,支付机构回归原有的支付服务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对支付机构最大的影响不是准备金利息的损失,而是失去与银行渠道利率的议价能力。 丧失与银行沟通的“甲方”主导地位。 准备金的征收将使所有支付机构银行渠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银行渠道的恶性挤压将得到遏制。 虽然会影响本来就低息的支付机构的利润,但也会整合市场,激发市场活力,保证行业健康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