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收到《建议书》后,立即将建议书转发给财付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付通”)。 财付通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自查。 7月23日,工作组一行7人与浙江省消保委就支付服务相关情况进行了面对面汇报交流。
7月31日,腾讯书面回应相关整改方案。
微信支付未经实名认证无法转账
方案提出,财付通将严格履行支付机构法律义务,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管理要求。 未经过财付通实名认证的微信支付用户将无法通过微信支付进行转账。
完善防止错误转账的机制,例如允许用户填写屏蔽姓名
针对微信支付防误转账问题,财付通在方案中也表示,将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努力完善微信支付防误转账机制,特别是浙江省公安厅提到的用户转账时。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当超过一定限额时,财付通将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加强验证,例如允许用户填写屏蔽姓名等,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 据悉,该功能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
当用户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将积极协助用户维权。
对于浙江省消保委建议中提到的完善事后救助机制的问题,财付通表示,如果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将遵守法律法规并予以处理。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监管要求。 我们根据安全委员会的建议,积极协助用户维权,并充分配合主管部门依据法定权限进行调查。
若付款人与付款人协商不成或超出财付通的权限范围,客服将积极指导、协助付款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真实案例回顾:
微信转账给错误的人导致恢复过程中遇到障碍
7月3日,新华社《新华调查》栏目发表《微信转账给错人,就得承认?》一文。 ——“滑点”的成本谁来承担? 报道了在广东工作的黄先生在微信上转账给错误的人,寻求多方帮助却碰壁的经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在广东省微信城工作的黄先生于5月2日通过微信平台关联的银行卡向微信表弟“海阔天天”转账。黄某犯了一个错误,将钱转错了人。 这个“海阔天空”不是另一个“海阔天空”。 他一次性转账了8万多元。
当黄先生看到自己的微信账号上显示对方的手机号码后,便多次给他发短信要求协商。 换来对方的回复,“你认错人了。” 随后,黄先生多次拨打对方电话,但这位陌生的“海阔天空”始终拒绝接听电话。
由于无法私下解决此事,黄先生首先尝试向腾讯客服寻求帮助。 我一次又一次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与客服沟通,但多次得到的回复都是:资金已成功进入对方找零。 资金一旦成功支付,将无法提取。 您可以联系您的朋友协商退货事宜。
由于无法与不知道名字的陌生人沟通,黄先生只好向公安部门求助。 5月15日,黄先生到所居住的微信城小榄镇联安派出所报案。 但警方以“对方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不详,不构成立案条件”为由拒绝了黄先生。 它告上法庭。
向法院求助的黄先生仍然碰壁。 微信第二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表示,在受理案件之前,必须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 “该去的地方我都已经去过了。” 多次碰壁后,黄先生无奈地说。
据新华社报道,7月6日,微信名为“海国空空”的收款人主动加黄先生为微信好友,向黄先生表示歉意,并表示将退回“误付”的款项。 “尽快有钱。 随后,收款人于7月10日、7月15日、7月16日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转账、微信转账等方式分三期向黄先生退还人民币1万元。
记者了解到,文章播出后,微信支付平台还主动联系黄先生,指导他到司法机关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微信平台表示,若司法机关介入,将进一步配合协助调查。
微信转账也转错人了。 微信城白云区人民法院对一案作出判决,责令收款人退还错误转账款项。 法院认为,他人无合法依据获取不当利益,受到损失的人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利益。
法院提醒,遇到此类“天上掉馅饼”的事件,接收方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将不当得利返还给当事人,避免承担相应的不当得利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