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抖音和用户之间各自阐述,都有一些问题

2024-01-22
来源:网络整理

连日来,有抖音用户在微博上举报抖音审核机制,备受关注。 抖音也通过抖音黑板发布了解释和澄清。

不过,抖音和用户都有自己的解释,坚持自己的观点。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先来说说用户。 一般来说,用户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夸大或夸大的信息。 为什么? 因为只有少数用户能够完全理解规则,能够遵守规则的用户就更少了。 当用户仅仅依靠自己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记忆时,他们会犯错误。 用户的主观愿望也往往不言自明。

另外,大多数用户难免有一种“钻空子”的欲望。 这话听起来不太好听,但是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 如果您感到被冒犯,请将自己视为平台上遵守规则的少数群体中的一员。 作为用户,我们并不羞于有意无意地利用平台的漏洞。 这是人性。

再说说抖音的澄清,其实承认了以下事实:

提及微信、限时抢购等关键词会引发审核,特别是涉及特定场景时,用户会受到惩罚。

疫情信息是一根高压线。

根据现行广告法的规定,不能说极端的话。

作为一个平台,我们非常忌讳用户的引导行为。 有些平台有比较隐晦的限制,而有些平台则有明确的限制而不是禁忌。 他们宁愿误杀,也不愿让任何鱼漏网。

平台不想承担不必要的责任,也不能承担那么多责任。 除非平台经营者能够接受不断的处罚和整改,否则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如果你是负责人,情况也是一样。

袁敏抖音用户_袁敏抖音用户_袁敏抖音用户

至于一些与《广告法》相关的内容,现在已经成为各平台的负担、用户的烦恼。 例如,在电商平台上不能说“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书”之类的描述。 “第一”必须替换为星号。 这不是矫枉过正吗?

现行《广告法》甚至催生了一些灰色产品,给工商部门带来了额外的行政负担。 也许是时候做出适当的改变了。

从上面所谓机制的呈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即使有机器算法和人工审核机制,仍然会出现很多意外伤害。

这种情况必然会对用户造成一定程度的间接伤害,这也是合理的伤害。 如果遇到了该怎么办? 上诉? 即使上诉被批准,损失也已经造成了,只能自认倒霉了。

用户也便宜。 尤其是那些从道听途说中学到了很多歪门邪道的所谓“技能”的人,不好好说话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比如微信叫某个字母,有些人在微信平台上还是说不好,或者用字母代替汉字。

讽刺的是,过去在微博上提及“抖音”和“微信”往往受到限制。 打击谐音异体字的滥用,还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最近一段时间似乎略有改善。 具体的我无法验证。 在这件事上,我也是微博用户,也会有主观倾向。

问题图片:电车难题

至于所谓的“拯救孩子”,还是从自己做起吧。 少用流行语和网络俚语。 至少,这是我们自己可以做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