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转“移”战到底要怎么个打法?

2024-01-23
来源:网络整理

当你拿起手机熟练地对准二维码,然后从容地输入支付密码时,就让钱包里的银行卡感到别扭了。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支付市场越来越有吸引力。

近期发布的《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预计,3至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将至少增长6倍,达到20万亿以上。 其中,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增长。 预计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是去年规模的五倍多。

随着移动支付成为各方玩家的必争之地,原本垄断支付市场的传统银行再也不能坐视不理。 但这场银行转账大战将如何打呢?

但之前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后来百度和百度支付宝也虎视眈眈。 就连中国平安的马明哲也宣布要推出“电子钱包”。 尽管传统银行看似拥有大量客户,但几家商业银行较早​​发行信用卡。 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 但由于银行卡无法跨平台、跨账户操作,实际数量级远低于支付宝、微信,培养用户习惯也是一个难点。

银行婚姻经营者

在支付宝、微信等后来者在支付领域抢占先机后,迟来的银行终于涌入移动支付领域,开始争夺地盘。 所谓移动支付,是指通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终端进行货币资金的非语音转账和支付。 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除了各银行传统的手机银行服务外,最流行的方式是“手机钱包”以及与三大运营商联合推出的微信银行。

从“手机钱包”情况来看,银行与三大运营商的合作早已讨论。 最新进展是,中国电信联手多家银行于上月底在全国推出“天翼手机钱包”服务。 其中有十几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国有银行。 不过,三大运营商中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比中国电信更早发布“手机钱包”。

今年6月,经过与中国银行长达一年的讨论,中国移动在国内十多个城市推出了“手机钱包”。 早在去年11月底,中国联通就与招商银行联合推出了手机钱包。 今年10月底,中国联通扩大合作范围,光大、广发、兴业银行等银行加入中国联通“手机钱包”合作。 中国联通还计划利用该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那么,“手机钱包”到底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这意味着将手机用作钱包。 然而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手机钱包”其实绕不开一个术语,那就是近场通信技术(NFC),通过它为用户提供各种支付场景下的电子支付账户服务。 一些运营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产业链更加完善时,钱包里的现金、信用卡、银行卡、会员卡、优惠券等都将被手机取代。

银行和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手机钱包”其实和微信略有不同。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想要使用“手机钱包”,首先必须配置一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和一张专门的电话卡,然后再安装。 对于手机钱包客户端,下载对应的银行卡并完成绑定后,前往支持手机钱包的商户进行消费支付。

一些股份制银行借此机会完成了与三大运营商的合作。 以广发银行为例。 早在今年6月和8月,广发银行就分别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署了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 与中国电信战略“联姻”后,广发银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与三大运营商全面开展移动支付布局的商业银行之一。

“手机钱包”以支付为主,而银行在微信上的布局则更侧重于服务。 在此前的微信公众合作伙伴大会上,作为微信银行早期测试者的中信银行发布了其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的最新数据。 即粉丝总数超过280万,官方微信账号绑定的客户信用卡总数超过280万张。 190万。

对于微信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户部总经理罗军表示,“我们认为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共赢模式。 我们的同行对于微信也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说,微信银行的建设应该以服务为核心。 微信最重要的功能,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想到了很多关键词。 除了微信服务之外,我们认为在米高梅,信用卡是城市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 我们组织各种优惠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每个人都希望用户与他们的朋友分享,尤其是在银行。 相信优质客户也是优质客户的客户。 我们相信米高梅有很大的空间。”

“相信银行和微信的结合会告诉大家,不用在门口买饼干,可以去实体店消费几千万,还可以把信用卡留在家里,带着手机在你手里。” 罗军说道。

移动支付增长10倍

现在的移动支付市场更像是一盘棋。 棋盘上的所有棋子都还处于布局阶段,还没有出现短兵相接的情况。 不过,未来这盘棋如何下,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系统总体运行情况》显示,第三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交易66.63亿笔,金额282.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03%和32.10%。 其中,移动支付交易笔数4.98亿笔,金额2.9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97%和490.20%; 在线支付服务交易笔数60.74亿笔,金额278.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4%和31.37%。 在移动支付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他数据也在快速增长,远远超过在线支付、电话支付等方式。

未来在移动支付棋盘上,很难说各家公司将如何胜负。 近日,支付宝钱包与银泰商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消费者可以在银泰百货进行无现金购物。 他们可以拿出支付宝钱包,直接在全国37家银泰百货和银泰城门店享受移动支付服务。 腾讯微信支付也已上线。 绑定银行卡后,您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从自动售货机购买饮料、零食等,并通过公众号进行消费支付。 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一位支付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移动支付非常火爆,银行现在加入有点晚了。 如果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发展得越来越好,银行将会失去一部分线下支付市场。 现在银行面临的问题是,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银行实际上只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很小一部分进行布局。 所谓的布局,其实只能称之为“微调”。

事实上,与支付宝等远程移动支付市场相比,以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近场支付份额微不足道。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其中远程支付和近距离支付——现场支付占比分别为97.4%和2.6%; 在远程支付中,短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97.6%下降到45.7%,而移动互联网支付则从2.3%上升到51.7%。 近场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从零到2.6%用了三年时间,报告预计2016年将达到15%。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移动支付行业才刚刚起步。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在培养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 一旦消费者认识到这种新的支付方式,他们将不再依赖现金和银行卡。 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会发生变化,但由于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银行如果现在未雨绸缪,未来也未必无法占到便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