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理发展下线才赚钱?微信传销方式成为重灾区

2024-01-2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朋友圈时,你是否经常遇到卖牛肉干、卖内衣、卖面膜、卖包包的“创业朋友”? 或者你是否经常看到朋友炫富,霸占你的朋友圈? 小心,这是传销陷阱。 昨天,记者从重庆市工商局获悉,目前重庆传销出现新变化,包括微信传销在内的网络传销成为重灾区。

代理下线了还能赚钱吗?

前段时间,南岸区市民小戴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的截图,成为了某款护肤品的代理商。 他先交了2000元的代理费和3000元的货款成为代理商,然后开始自己创业。 当他的货卖不出去时,他开始向上级代理商寻求帮助。 他得到的答复是:“卖货不是主要目的,发展下级代理商可能更有效。”

“这很像传销!” 小戴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5000元钱就够教训我了。”

市工商局副局长表示,此类传销通常打着“微信营销”旗号,以微信、微商为平台,采取夸大宣传、虚假炫富等手段引诱“好友”。入群,并在“朋友圈”中欺骗他人。 亲戚朋友打着商品零售的幌子,实际上以发展下级代理商的形式从事网络传销。 例如,今年3月,微信查处了全国首例微信传销案件——陈志华微信传销案。

很容易分辨是营销还是传销

其实判断是正常操作、朋友正常购买、还是传销很简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作豪表示:“判断其盈利模式是依靠线下和人员的发展,还是基于线下销售的发展,是判断其盈利模式的一个因素。”和员工数量。这不是我们所说的金字塔盈利模式。”

市工商局提醒,识别传销应注意三个特征。 首先是入会费,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缴纳费用才能获得加盟资格或培养他人加盟资格,以获取非法利益; 二是吸引人,是否需要开发别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直接或直接对待开发的人员。 按滚动发展间接培养的人员数量支付报酬,谋取非法利益; 三是团队薪酬,是否根据直接或间接开发人员的销售业绩计算薪酬,是否谋取非法利益。

做慈善、免费旅游、在家创业……

这7个“高科技”传销请认清它们的真面目

市工商局提醒,除了传统传销外,披着“高科技”外衣的新型传销也在慢慢涌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先注册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然后以此名义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形式为“网上购物”、“网上营销”、“网上直购” ”、“直营店特许经营”等。从事网上传销活动。

2、宣扬“免费盈利”、“增值消费”等,实际上就是诱骗人们参与传销。

三、以风险投资为借口,以“在家创业”、“网上创业”为诱饵,欺骗、引诱青少年上当受骗。

4、以玩网络游戏、网络赌博为名,以销售奖品为诱饵,向线下发展。

5、以“做慈善、构建和谐家园”、“养老消费”等形式,欺骗善良群众。

6、打着“微信营销”旗号,以微信、微商为平台,开展传销活动。

7、利用“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通过添加手机微信好友等方式发展线下,吸引人们加入会员并缴纳费用,从事网上传销。

▲▲新闻链接

重庆10年捣毁传销窝点932个

昨天,在《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我市工商局发布数据。 10年来,我市共捣毁传销窝点932个,查处传销行政案件149起,罚款没收9108万元。

重庆市工商局副局长徐军表示,2006年以来,市工商局会同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网络传销活动,捣毁传销案件932起,查处查处传销行政案件149起,罚款、没收9108万元。 近年来,还查处了“金源购物联盟”、“退百”、“明明商”、“1040工程”、“爱联国际”等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传销案件。 ”。

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传销,什么是直销。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设立直销公司2家,在重庆设有分支机构的直销公司共计27家,直销服务网点235个,经销商、直销从业人员1624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 如果您对传销和直销确实感到困惑,可以到市工商局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以免上当受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