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上次打开闪光灯拍照是什么时候吗?”
来源:视觉中国
当我向朋友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那不是手电筒吗?为什么叫手电筒呢?” “如果你不告诉我,我就会忘记拍照时可以使用闪光灯。”
确实,如今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关心手机的闪光灯是否明亮、色温是否准确。 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就是当手电筒使用。
早些年,氙气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四合一闪光灯一度是手机的重要卖点。 如今,我们很少听到手机厂商在闪存上做文章了。
1. 闪光灯的演变简史
1999 年 5 月,京瓷推出了第一款消费类拍照手机。 该手机配备11兆像素摄像头,可存储约20张照片。 当时售价约为日元。
不过这款手机没有配备闪光灯,遇到暗光场景时相机基本无法使用。
三年后,三洋推出了一款拍照手机 SCP-5300。 这款手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配备了闪光灯,用于拍照时补光。 《时代》杂志曾将手机列入最有影响力的小玩意之一。
从图中可以看到,位于相机右侧的黄色立方体就是闪光灯。 由于年代久远,其拍照效果无法测试。 但闪光灯的加入至少增强了手机摄像头在暗光场景下的可用性。
一段时间后,这种LED光源作为闪光灯解决方案成为拍照手机的主流。 但与此同时,LED闪光灯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照明效果差、亮度不均匀、影响照片白平衡等。
为了解决照明效果不佳的问题,索尼爱立信率先将相机上的氙气闪光灯移植到手机上,并于2006年推出了K790拍照手机。这可能是第一款内置闪光灯的手机。氙气闪光灯。
索尼爱立信K790。 图片来自:
其原理是在石英灯管内充入高压惰性气体“氙气”来代替传统的灯丝。 然后高压电流刺激氙气发光,在两极之间发出白色电弧,达到良好的补光效果。
与LED灯珠相比,氙气闪光灯的照明效果大大增强。 亮度高、光线均匀、作用范围远。 6000左右的色温可以模拟接近太阳光的效果。
这些优点使得氙气闪光灯迅速成为高端拍照手机的标配。 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在2010年之前就推出了多款氙气闪光灯拍照手机。
随着手机朝轻薄化方向发展,氙气闪光灯因体积较大、需要高压电容启动而逐渐被手机厂商抛弃,转而回归LED闪光灯阵列。
虽然LED的亮度不如氙气闪光灯,但它有一个明显的优势。 它不需要高压电容器来存储足够的能量来点亮。 通电后即可发光,因此可以保持明亮,将手机变成手电筒。
为了解决闪光灯照明效果不佳的问题,手机制造商开始增加灯珠数量并使用更好的透镜来提高LED照明的均匀性。
它引领了 LED 闪光灯发展的许多趋势。 5s配备的双色温闪光灯可以有效提高照片白平衡的准确性。 尤其是拍摄人物时,肤色不再“怪异”。
这是因为两种闪光灯的色温不同。 它们通常是高亮度白色 LED 灯与亮度稍低的琥珀色 LED 灯配对,以补偿色温。 配合软件算法,5s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色温确定曝光密度和闪光组合,实现自然色彩的成像效果。
此后,双色温闪光灯迅速在智能手机阵营流行起来。 7系列推出后,其四合一LED闪光灯变得更加明亮。 三合一、四合一LED闪光灯也从此开始流行。
不断进化的闪光灯在亮度、均匀性、色彩还原精度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成为弱光摄影的得力助手。 直到计算摄影术的兴起,这种现状才结束。
2. 导致闪光灯衰落的不仅仅是计算摄影。
2018年左右开始,手机摄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创新。 原因是计算摄影的兴起。
以 3为代表的多款智能手机已经开始在拍照功能中添加“夜间模式”( )选项。 一旦开机,手机就会捕捉大量暗淡锐利的图像,进行合成计算,最终输出一张清晰的照片。
效果样本。 图片来自
从拍摄效果来看,夜间模式下拍摄的照片通透明亮,这是闪光灯所无法比拟的。 当启用夜间模式时,闪光灯将被强制关闭。 它似乎在告诉用户:“闪光灯已经死了,现在是计算摄影的世界。”
另一方面,手机摄像头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大,现在甚至已经进入了一英寸时代。 外底大大增加了进入的光线量。 在黑暗场景中,无需开启夜景模式即可获得明亮、细节丰富的照片,这进一步削弱了闪光灯的存在感。
事实上,闪光灯衰落的原因不仅仅是相机弱光拍摄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户审美观的提升。
当手机摄影这个词被手机厂商反复强调,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手机摄影教程越来越多时,消费者对图像的审美以及摄影相关知识相比少数人有了很大的提高。几年前。 进步。
如今,有很多用户知道如何对照片进行二次处理。 例如,拍完照片后,您可以使用相册或其他应用程序中的内置滤镜来调整颜色,使照片看起来更漂亮。 使用裁剪工具进行二次构图等。
随着消费者审美的提高,自然会对手机图像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时,手机闪光灯的缺点就进一步显露出来:单向的前置光源让拍摄对象显得生硬、扁平。
例如,直接对着人脸拍摄时,刺眼的光线会削弱脸部的立体感,使其看起来“油腻”。 这是“颜值时代”的禁忌。
另外,手机闪光灯常常会导致照片对比度过高、阴影杂乱,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损害照片的美观。
或许手机厂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大多数系统中,相机的默认设置中闪光灯处于关闭状态。 当遇到暗光场景时,曝光时间会自动延长,使画面变亮。
于是,闪光灯从作为手机摄影之友,逐渐被遗忘在相机页面的角落里。
3、,还有这些“打开方式”
尽管手机闪光灯的功能逐渐退化,但目前厂商似乎并没有放弃它。 这与废弃3.5mm音频接口、物理键盘等设计的命运完全不同。
归根结底,正是因为它作为手电筒的作用,才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毕竟照明需求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比如夜间行走、在黑暗的地方寻找物品等。
制造商意识到了这一点。 无论是iOS还是iOS,都可以通过在锁定屏幕上点击或手势来打开闪光灯照明,极其方便。 这也是最常见的闪光灯打开方式。
事实上,玩的方式还有很多有待发现。
iOS很早就提供了LED闪烁提醒功能,可以在“辅助功能”中开启。 当有来电或消息时,闪光灯会闪烁以示提醒。
QQ音乐、酷狗音乐等应用也提供了“嗨歌”功能。 打开后,手机的手电筒会根据音乐的节奏闪烁。 看上去有点“乡土”,但如果在迪斯科或者聚会的时候打开它,还是蛮有气氛感的。
我还能如何使用闪光灯? 您可以在应用商店中找到许多用于测量心率的应用程序。 您只需将手指放在镜头模组上,遮盖闪光灯和镜头,软件即可通过算法计算出心率。 但这种计算方法的可变因素较多,显得不严谨,只能作为参考。
回顾手机配备闪光灯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强弱光场景的拍摄能力。 虽然从这个角度来说,闪光灯偏离了初衷,但如果用得好,还是能为照片加分的。
例如,可以利用闪光灯的“压力”效果拍摄主题突出的近距离物体照片。 由于闪光灯照射在近距离物体上的亮度往往比自然光更亮,因此在自动曝光算法下,会优先将该物体作为测光对象,形成主体亮、背景暗的图像。
就像下图一样,右侧打开闪光灯拍摄的花朵比左侧未打开闪光灯的拍摄对象更加突出。 由于手机闪光灯的亮度,在阴天或者环境光线稍暗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加明显。
图片来自:一点
或者使用闪光灯创建简约的剪影。 打开手机闪光灯,用手臂握住手机,侧身站在墙前。 关闭室内灯光并降低手机曝光值后,就可以拍出精彩的剪影了。
再比如夜间拍摄人像时,打开闪光灯补光,增强面部细节,让照片看起来更有质感。 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脸油腻的人不适合; 背景不宜太暗。
还有一些网红摄影教程,习惯打开闪光灯对着镜子自拍。 最终的成片效果确实很酷,但是在拍摄之前需要确认镜子是否足够干净,脸部是否油腻,背景的亮度是否合适。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一些设计独特的闪光灯甚至可以成为后壳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K40游戏版就拥有闪电形的闪光灯,看起来动感又年轻。 非常符合游戏手机“寻梦”的标签。
魅族在闪存设计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魅族Pro 6推出的环形闪光灯如今已经成为品牌的标志设计,魅族18 Pro依然沿用。
魅族M2将闪光灯集成在天线中,首创流水式闪光灯设计,比市面上常见的圆形长条形闪光灯更加灵活优雅。
从功能到装饰,手机采用闪存已经有大约 20 年了。 近20年来,手机的形态和功能经历了多次创新,但闪存就像是门上的一颗钉子,进驻手机阵营。
手电筒、通知交互、心率监测等新功能被发现后,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创新,就看产品经理是否有足够大的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