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经济生活的一切
简介:出门只需拿着手机,消费或购物时扫码即可轻松结账。 移动支付确实方便,但也并非没有优点和缺点。
来源丨综合自奇偶工作室、央视财经(ID:)、人民日报、新华社、江南都市报等
男子用偷来的手机用支付宝购物
据江南都市报报道,去年10月,微信城的叶某从家乡来到微信,想着找个工作,赚点钱回家过年。 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没能找到工作,钱也花光了。 不愿意回家的他只能“住在”微信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大厅或走廊里。
1月11日凌晨3点左右,叶某在附二医院住院部走廊挂号机旁发现一部正在充电的手机。 环顾四周,发现住院病人和服务员都在睡觉,叶某顿时产生了邪念。 ,然后悄悄地把手机拿走了。
手机被偷后,叶某并没有惊慌。 相反,他却出奇的平静,在医院里找了个地方休息。
开始玩手机...
“当时他发现手机上没有密码,而且手机里有支付宝。”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随后叶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支付宝去超市购物。
12日早上6点左右,在八一广场附近的一家商场,叶某先在微信上选择了便宜的面包,然后调出手机上支付宝的支付二维码,扫描到收银台。 叶某欣喜地发现自己不用输入密码就可以购买商品,于是他就用支付宝账户购买了商品,于是叶某开始了疯狂购物。
“他又买了两瓶赛特酒,一件棉袄,一条牛仔裤。” 民警告诉记者,叶某尝到甜头后,还买了一包鱿鱼和一瓶白酒。 随后他又找到了另一家店,低价出售了三瓶酒换取现金。 他还把衣服和鱿鱼藏在医院的绿化带里,以备不时之需。
另一方面,手机的主人陈女士在发现手机被盗后并没有立即报警。 被盗5小时后,陈女士通过女儿手机登录支付宝,发现被盗后,她惊慌失措,报了警。
1月13日下午2点左右,经警方布控调取,叶某在医院附近被抓获。
免密支付存在诈骗风险,需谨慎启用
很多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不用密码可以支付商品吗? 经过测试,记者发现确实有效!
不仅是支付宝,还有微信支付。 大多数公民可能已经启用了免密码支付。 将支付码出示给收银员扫描即可完成支付。 整个过程不需要输入任何密码。
一些消费者还发现,在一些购票应用上购买门票时,只需填写手机短信验证码即可完成交易。
无密码支付虽然客观上方便了消费者,但也增加了欺诈风险。 去年12月,微信公民徐先生的手机被宿舍同事马某偷走,马某利用小额免密码支付功能盗走4000余元。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不难发现这种“隐患”并非孤例。
警方提醒,如果手机不慎丢失,且相关账户没有及时挂失,资金被盗的可能性很大。 提醒市民,手机应设置锁屏密码,最好设置支付账户需要密码才能支付。
两次小行动,保障您的财产安全
操作一:支付宝关闭免密码支付功能
支付宝的无密码支付虽然方便,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财产损失,建议关闭手机支付宝的无密码支付功能。 如何关闭支付宝免密支付?
进入支付宝,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支付码、免密支付,关闭。
支付宝关闭无密码支付
操作二:关闭微信免密支付功能
同样,微信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沟通和支付都非常快。 不要怕麻烦,赶快关闭微信免密支付功能,让您的账户更安全。 如何关闭微信免密支付功能?
进入微信,点击我、钱包、支付中心(右上角)、支付安全、钱包锁,然后开启。
微信关闭免密支付
还担心吗? 有两个比较靠谱的方法!
第一招:让支付码“无效”
【第一步】:当我们使用完支付码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小点“...”:
【第二步】:点击“暂停使用”,您的支付码将暂时失效。
这样,无论谁再次拿到你的手机,都必须使用密码或指纹来通过验证,这样你的“小金库”才会安全。
第二步:设置SIM卡PIN码
以下操作说明为例
[步骤1]打开设置并找到“电话”
[第2步]滚动到文章末尾,点击SIM卡的PIN密码
【第三步】点击后,打开密码
这样,当您解锁手机屏幕密码后,仍然需要输入“PIN密码”。
注意:设置时一定要先了解原密码,再记住新密码,或者先咨询操作人员,否则请勿随意操作!
也就是说,每次重启手机或更换SIM卡时,都会提醒您SIM卡已被锁定,只能通过输入PIN密码才能使用手机。
锁定后的手机界面是这样的! 左上角:SIM卡被锁定:
手机无法接收或发送短信。 如果您拨打手机,您会听到语音提示“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即使小偷捡到你的手机也没有用~
手机上的这些功能也要谨慎使用……
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
WIFI虽然为上网提供了便利,但也给安全留下了隐患。 发现有免费WIFI时不要随意登录,因为这可能是黑客入侵您手机的工具。
江西一男子曾使用无需设置密码即可直接登录的免费WIFI,并用手机输入网银卡号和密码。 结果,他的账户上就转走了三万多块钱!
谨慎开启USB调试
在手机上打开USB调试会带来重大风险。 一旦在手机上打开USB调试模式,就相当于为电脑上的软件打开了后门。 您的锁屏密码、绑定账户等可以轻松被各种应用随意调用。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开启。
不要记录“经常去的地方”,不要打开微信“附近的人”功能
在手机中,有一个“常去的地方”功能,可以用来在地图上显示和记住经常去的地点,暴露个人的日常活动信息。 如果犯罪分子“关心”你,就相当于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同样,打开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也可以定位您的位置。
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隐私-位置服务-系统服务-经常访问的地点”关闭该选项。
微信用户可以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除我的位置信息”和“禁用”。
尝试关闭应用程序的敏感权限并安装“允许”较少的软件
用户安装应用程序后,会被要求允许软件读取相关权限。 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应尽可能关闭。
在手机上安装游戏和其他软件时,经常会要求您“使用您的位置”。 如果您单击“允许”,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扫描您的手机信息并将其上传到互联网云服务器。 一旦数据泄露,其他人可能会知道你的位置。 地点,哪里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