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开通网上快捷支付服务。 无需输入银行卡密码即可完成支付。 它们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快捷地完成支付,常常将手机号码与支付宝、网银等账户关联起来。 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开通网上快捷支付服务,这意味着无需输入银行卡交易密码即可完成支付。 殊不知,这些快捷便利的支付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据媒体报道,乌鲁木齐市民李女士近日更换了手机号码。 虽然她注销了原来的手机号码,但由于她没有解绑支付宝,银行卡里的1万元被盗。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个手机号码停用一段时间后,该号码并不会消失,而是会被回收给别人。 如果手机号码未绑定相关支付账户,获取手机号码的人可以轻松使用手机号码进行银行卡转账支付。
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戴曙光提醒,手机用户变更或注销已绑定移动终端业务的手机号码时,应及时申请解绑支付服务,确保银行账户安全和个人隐私。 现代社会,手机号码不仅是通讯工具号码,还包含一定的身份识别功能。 银行等各种平台都需要手机号码作为身份确认手段之一。 别以为手机号注销了就完了。 消费者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除了个人采取措施保证账户安全外,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运营者也有相应的义务保证个人账户安全。 戴曙光认为,支付平台设立的账户录入程序应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仅凭手机号码或手机号码验证码即可登录账户完成支付,这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
除了手机号码绑定带来的风险外,消费者还应关注账户关联授权问题。 例如,在淘宝与支付宝的关联授权中,如果多个关联授权账户中某个账户的密码设置比较简单,一旦该账户被他人盗用,即使其他账户的风险防范措施很严格,由于关系,其他账号也会被盗。
专家认为,账户关联往往是运营商拓展业务所采用的业务方式之一。 运营商在设置关联程序时,应考虑关联账户的风控措施是否安全。 在制度层面,应对手机号码与金融账户的关联措施做出必要的规定,并要求两个账户的风控手段达到相同的安全级别,不能高过另一个。 防止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记者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