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交易室:支付宝误转1千又被骗3万

2024-01-26
来源:网络整理

尽管金融风险控制越来越严格,但很多时候骗子仍然九死一生。 只要不小心,随时都有可能上当受骗。

无论是支付宝微信还是信用卡诈骗,只要在网上一搜,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人们被欺骗、被冤枉的例子。

牛熊交易室这里分享两个有趣的案例。 一件是信用卡被盗39万元并获得全额赔偿的案件。 另一起是支付宝误转1000元,被骗3万元的案件。 你可以以此来思考这两个案例的结局。 它们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不同?

案例一

陈某误将1000元转入微信支付宝账户后,想挽回损失,于是在网上寻找挽回的方法。 不料,他又被心机重重的骗子骗走了3万元,让人哭笑不得。

陈某是如何被骗子骗走3万元的? 得知自己转错钱后,陈先生惊慌失措,向百度求助。 网页上弹出了各种专业的解决方案。 陈找到了其中一位“专业人士”的电话号码,并向其寻求建议。

添加对方联系方式后,“专业人士”以调查为由向陈某发送了支付宝二维码,要求他输入余额和支付密码。 缺乏经验的陈某照他说的做了,结果支付宝里的第一笔6000多元就被转走了。

几天后,专业人士表示上次操作错误,并通过微信发送了二维码。 陈某输入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余额和支付密码,卡内9986元被转走。 。

两天后,陈某询问什么时候可以把钱转回来。 专业人士表示还要重新办理,并要求他绑定其他银行卡。

已经落入陷阱的陈某无奈,只好将自己的另一张银行卡绑定了支付宝,再次扫描“专业人士”发来的二维码,1.9万余额宝又被转走了。

几天后,陈某越发觉得不对劲,便给“专业人士”打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看完以上陈某被骗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会担心陈某的情商和智商。 他怎么可以如此天真和毫无戒心?

案例2

福建微信小丁的信用卡价值新台币39万元在短短4分钟内被盗4次,而信用卡从未被遗忘。 短信显示,这四次购买均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湖南某地工商银行。 该案最终上诉至法院,并责令银行全额支付丁某39万。

丁某看到短信并得知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后,立即做了以下事情:

1、致电工商银行挂失;

2、在银行门口用信用卡拍照;

3、报警,让信用卡在银行的ATM机上被吞掉。

正是这些做法,让他在日后起诉银行时获得了有力的证据。

在诉讼过程中,银行能否获得全额赔偿,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否证明异地的欺诈交易是假卡交易。 如何证明场外欺诈交易是假卡交易?

事实上,只要持卡人在涉案交易发生时证明自己拥有真实的银行卡,并尽快到附近银行留下交易记录,就可以证明该交易是假卡。 有力的证据。

一张信用卡被盗,金额39万元,已获全额赔偿。 支付宝被骗了3万元才误转为1。这两起案件都是被盗被骗,但结局如此不同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心惶惶,智商被拉低。 ,冷静应对问题。

由此看来,遇到金融诈骗时冷静下来、明智应对就显得尤为关键。 不要让恐慌降低你的智商,最终以小钱赔大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