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 雷科技
举起手掌,靠近十字转门。 “嘟”的一声后,顺利进站。
这不是魔法,是微信支付团队在微信地铁试点的“掌上支付”功能。
5月21日,微信地铁大兴机场线草桥站、大兴新城站、大兴机场站开始试运营“手掌刷卡支付”。 用户只需在大兴机场线各站自动售票处刷一下手掌即可登机。 将掌纹输入注册机,获得授权后即可顺利“刷掌进入网站”。
(来源:微信)
继二维码支付、刷脸支付之后,“快捷支付”家族又迎来了新成员。 “纸质支付”不需要物理接触,安全级别高,识别速度快,集无数优点于一身,很快就会广泛部署在我们的生活中。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掌纹识别”的技术门槛比人脸识别更高,在硬件部署和软件优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但我们仍然相信“掌纹识别”未来有巨大的潜力。
挥挥手,支付成功
“掌纹识别”,听起来很先进、很神奇,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深莫测。
微信支付团队选用的“掌纹支付”解决方案采用“掌纹”+“静脉”双重识别,通过专用识别仪器的扫描仪采集用户的掌纹和静脉信息,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来完成识别。
与指纹类似,每个人的手掌都有独特的脊线、纹路和螺纹。 它们组成的模式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误报和识别错误也较少。
“掌纹识别”主要是读取手掌静脉纹路。 这些纹路不像指纹那样暴露在外,不易被复制和伪造,安全级别更高。 同样,指纹识别是接触式生物识别,而“掌纹识别”则不需要与识别设备直接接触。 从卫生角度来看,后者可以降低皮肤病传播的风险。
事实上,“掌纹识别”技术早在2014年就已经初具规模。
瑞典隆德大学的一名学生开发了一种采用“掌纹识别”技术的支付系统,即使不携带智能手机、银行卡或任何实体支付方式,仍然可以成功完成交易。 毕业后,他创办了一家初创公司。 目前,隆德大学周边的15家商店已经安装了该系统。
“掌纹支付”系统的诞生和校园流行,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大多数学生群体来说,快速、安全、高效的支付方式往往是最容易接受的。 例如,该系统实施后,大多数咖啡店和面包店立即采用了该计划。 这些商店的人流量往往非常大。
这样,微信支付团队在微信地铁上实现了第一个流行的场景,同样的原因。 根据团队规划,“掌纹支付”未来将在校园、健身中心、商场等多种场景落地,弥补二维码扫描、人脸识别无法覆盖的实际场景。
扫二维码、刷脸还是掌纹,哪个更好?
随着移动支付逐渐成熟,这种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方式已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 从商场到街头摊贩,所有交易流程都可以用手机完成。
电子支付早期,主要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无论是“你扫我”还是“我扫你”,整个过程都控制在几秒钟之内,这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非常方便。 手术。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至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快速扩张。 截至2024年6月,我国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8.72亿。 云闪付在《2024年移动支付安全调查研究报告》中提到,超过90%的受访者习惯性使用“扫码支付”,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当然,“扫码支付”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极度依赖智能手机。 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他们在跑步或锻炼时往往不会携带手机。 毕竟,运动时最好“轻装上阵”。 运动后补充水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时,没有手机的用户无法使用“扫码支付”进行交易。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型号性能参差不齐,部分手机扫码能力较弱、卡顿严重,在交易高峰期往往会造成“电子堵车”。
在各种现实需求下,“刷脸支付”应运而生。
在一些便利店、超市、健身房里,这种配备“人脸识别”的一体机支付设备随处可见。 不仅可以“扫码支付”,还可以“刷脸支付”。
2024年,发布《2024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 今年也被称为“刷脸支付”元年。 今年,多达1.8亿消费者使用“刷脸支付”。 “刷脸支付”的优势相当明显。 无需携带智能手机,无需扫描二维码,不存在支付信息泄露的风险。
但“面子”的缺点却很致命,那就是不够安全。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在一次科技峰会上表示,“刷脸支付”比扫二维码更安全,因为人的脸是独一无二的。 遗憾的是,由于设备性能较弱、在线认证数据处理能力差等问题,很多支持“刷脸支付”的机器在频繁使用时会“死机”,导致刷脸认证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发生用户错误识别。
可以预见,更高效、更安全的“掌纹支付”将取代“刷脸支付”,成为新一代生物识别支付技术的“中坚力量”。
但现阶段“掌纹支付”仍面临严峻挑战。 在2024微信公开课上,微信支付总经理张颖曾指出“掌纹支付”的弱点:光源复杂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个体生物差异影响识别成功率、“掌纹支付”等。 ”仍然没有被公众使用。
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掌纹支付”或许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商业市场。
“刷掌”将再次改变我们的生活
2004年,为了更好地支持淘宝网上交易服务,支付宝应运而生。
可以说,移动支付能够成为主流交易方式之一,“网上购物”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随后几年,腾讯推出了财付通,百度推出了百度钱包,京东也推出了京东钱包。 根据公布的调查数据,截至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达9万亿美元,而美国市场仅为1120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移动支付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移动支付可以说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出门在外,一定要“伸手要钱”。 这里的“身”指的是身份证,“手”指的是手机,“腰”指的是钥匙,“钱”指的是现金。 如今,您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即可满足您的所有需求。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不仅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便利,也为乡镇企业和乡镇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随着移动支付不断向农村地区普及,更加普惠的金融服务也在进一步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农村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为2.27亿,占农村网民的77.5%。
随着移动支付多元化加速,“刷脸支付”走进各类消费场景。 这种更简单的生物识别支付方式降低了学习门槛,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掌纹支付”在便捷、高效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性,增加了更多的使用场景,让不同需求的个人消费者都能有适合的支付方式。
无论如何,更多类型的移动支付正在推动更加完善的消费者交易结构,在效率、安全性、普适性等多个维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支付体验。
写在最后
“掌纹支付”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也可以一窥未来移动支付的雏形。
未来,移动支付必然会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普及。 正如“扫码支付”能够成为当前主流一样,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足够低、使用起来足够方便、有足够多的消费群体。 “掌纹支付”想要将移动支付推向新的高潮,至少要降低收款方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如,配备此功能的扫描仪的价格就不能太高。
(来源:微信)
总的来说,虽然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掌纹支付”作为一项新技术,仍然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并给予其更多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这项技术将取代目前流行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成为各行各业最常见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