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国家银行间电子系统(EIS)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支付系统现代化方面的首次尝试。 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克服纸质票据递送缓慢和清算流程过于繁琐造成的大量资金在途,从而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支付风险。 操作规则电子银行同业系统采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在位于微信的国家中心主站与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行小站之间传输支付指令。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600家分支行已接入网络,计划将系统接入全国2000多家人民银行分支行。 该系统旨在处理银行间和银行内、贷记和借记远程支付服务,但目前主要处理银行间贷记支付交易。 截至1996年底,该系统每天处理的支付金额约为300亿元。 系他们自己或代表他们的客户。 但由于系统覆盖范围的限制,部分金融机构仍无法使用该系统提供的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拥有并运营该系统。 目前,全国银行间电子系统仅处理系统参与者之间的信用转账,包括所有异地同业支付、商业银行内部大额支付以及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资金划转。中国。 交易处理环境 国家电子银行间系统是一个分散的处理系统。 所有会计活动(账户的贷方和借方)均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即发送银行和接收银行进行。 国家总部主要作为消息信息交换所。
国家电子银行系统的设计是根据当时中国通信设施的特殊条件而设计的。 采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为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专用卫星通信网络。 PC- PC-卫星通信站通过卫星通信链路与各分/支行卫星通信站相连。 机器加工系统。 转账系统的操作电子银行间系统的业务流程可概括如下:
——托收行(商业银行分行/分行)向当地开证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支行)提交付款指令(手工或电子方式)
——发送银行将付款指令经记账处理后发送至系统(记入汇款银行账户),并通过卫星通信链路传输至国家清算中心
——总清算中心(实际用作信息交换中心)根据收款银行对支付指令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卫星通信发送给收款银行。
——收款行收到付款指令后,根据汇款行进行分类
——报告行为各汇款行生成付款凭证和清单并发送给汇款行
旨在连接电子银行间站、中国人民银行分行会计系统和汇款银行(即“世界与地球连接”)的项目正在进行中。 本项目将电子银行同业系统的自动化处理延伸至托收行,必然会大大缩短支付指令处理周期。 处理付款指令的方式也将相应改变。 信用及流动性风险 根据《国家电子银行系统》,所有资金转账指令只有在账户余额足以支付款项时才能执行。 在付款指令发送至国家中央中心之前,首先从汇款分行账户中扣除费用。 如果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指令将需要排队等待资金。 因此,托收行不会面临任何信用或流动性风险,在收到付款指令后可以无条件贷记收款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