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近日,云闪付向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出《关于请求业务合作推广云闪付卡二维码支付产品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函》,明确提出“与第三方支付共同研究推广云闪付卡”。公司”。 二维码支付产品相关工作”。
作为NFC支付标准的主要推动者,2015年双十二期间,云闪付联合20多家商业银行在微信上推出“云闪付”支付产品,并依托Pay等明星产品引发移动支付热潮卡绑定。 。
此次云闪付主导制定二维码支付,意味着二维码支付“合规”后,云闪付与银行开始双方下注,扫码支付正式迎来巨头玩家。
在线下场景的竞争中,第三方支付公司曾经依靠扫码支付的超级便利性。 他们依靠大额补贴占领优质高频交易场景,培养用户扫码支付的习惯。
此次,如果云闪付、银行等巨头进入已经成熟的扫码支付市场,将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对现有的扫码支付市场格局会有多大影响?
二维码支付安全之争已尘埃落定
2014年3月13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中国人民银行微信中心支行发出“极其紧急”通知,暂停支付宝微信中心支行二维码支付。相关支付机构及其与中信银行合作的虚拟信用卡。 商业。
针对此事,云闪付相关专家对此解读为:
条码支付的本质是利用二维码等条码技术,将线下刷卡支付转化为线上交易。 一方面,利用线上线下的价差实现监管套利,规避国家对线下交易的监管要求,违反场外收购的管理要求; 另一方面,将低风险交易转为高风险交易存在一定的隐患。
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相对于POS专用设备,二维码支付缺乏统一的安全认证标准,交易信息的安全更多地依赖于支付公司自身的风控水平,以及不同公司之间的风控水平。实施力度参差不齐,全面实施容易出现风险。
但也有人认为,所有支付产品的安全问题都难以杜绝。 即使信用卡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诈骗事件也从未杜绝。 而且,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并不是问题,毕竟技术日新月异; 商业模式层面的安全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应允许新兴产品不断试错。
从支付企业本身来看,扫码支付以二维码的形式展示产品信息、交易信息、金融信息等。 主要的安全风险在于二维码信息本身。
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可能含有木马信息。 用户扫描这些二维码会导致木马中毒。 只要能保证二维码本身的安全,比如从用户处扫描商家码到商家处获取用户码。 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支付平台在识别二维码本身的风险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后,回到那句话,技术安全问题不会成为问题。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证实央行当时只是“暂停”而不是“停止”。 第三方支付从未真正停止过对线下扫码的探索,并很快通过一系列促销活动培养了用户习惯,成功占领了线下小额高频交易场景。
扫码支付,巨头入局
面对线下场景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扩张,云闪付于2015年升级了“云闪付”产品的技术标准,推出“云闪付”品牌,并与银行、手机厂商联合推广。 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与此同时,扫码支付也开始得到监管机构的正式认可。
2016年7月中旬,工商银行推出扫码支付产品; 7月26日,央行结算司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银联发文,下发关于条码支付监管原则和要求的通知函; 8月初,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扫码支付正式被“书面”认可监管机构。
《征求意见稿》以保障扫码支付安全为重点,对信息传输标准、支付通证化技术应用、时效性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并对交易限额、交易验证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等,将扫码支付仅限于日常小额交易场景,定位为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
三类信息可以组合用于交易验证(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理特征,我持有且唯一,不可复制或重复使用),并根据不同的验证方式实施相应的限制规定。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且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两个及以上有效要素验证交易的,会员单位与客户应当通过协议独立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且采用除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之外的两种及以上有效要素验证交易的,单个银行账户或同一客户的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 ;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且使用两类要素以下验证交易的,单个银行账户或同一客户的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会员单位应承诺无条件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 损失赔偿责任。
扫码支付的“合规”为银行和云闪付部署线下扫码业务扫清了障碍,第三方支付的“私人领地”开始面临传统金融巨头的挑战。
从目前银行业的产品布局来看,目前主要包括扫码支付和收银两类产品。 前者主要依托手机银行APP,与第三方支付扫码直接竞争; 后者是扫码支付的聚合支付产品。 ,本质上是收银员,与第三方支付扫码有合作关系,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由于扫码支付产品的最终标准尚未明确,目前银行业扫码支付产品的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银行进行试水。
从上表来看,建设银行“龙支付”已推出全卡支付功能,并实现对其他银行客户的覆盖。 只要商家有效推广,它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比之下,工商银行的“扫码支付”不支持绑定其他银行的银行卡,打算用自己的努力来分享线下扫码支付市场。
工商银行“扫码支付”
不过,工行作为一家宇宙银行,确实有这个实力。 截至2015年末,工商银行拥有个人客户4.96亿户,其中手机银行“融e银行”用户1.9亿户; 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达11.6万亿元; 银行卡发卡量7.5亿张,其中信用卡1.09亿张。 银行卡全年消费金额达8.84万亿元。
与去年云闪付产品推出时的促销规模相比,银行并未开展大规模的扫码促销活动,市场认知度还不高。 随着产品标准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推出线下二维码扫描服务,这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线下扫码支付进入群雄逐鹿新时代
苏宁金融研究院认为,随着银行和云闪付的介入,线下扫码支付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消费者有望迎来一年左右的密集优惠补贴期,可以享受巨头的“燃烧”。 钱”带来乐趣。
在此期间,尚未实现盈利或缺乏强大资本支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最先被淘汰。 市场也将从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导的双寡头竞争转向由十几家全国性银行、云闪付、三到五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的牛市竞争阶段。
由于各方实力雄厚,长期不会有玩家出局,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将成为过去。
从扫码支付和云闪付两种技术标准的竞争来看,虽然云闪付已经逐渐摆脱了对实体媒体卡的依赖,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两者都能实现“一机走遍天下”。世界”。
但考虑到在商户端,云闪付需要专用POS设备且刷卡支付率较高(至少在扫码支付推广后的1-2年内),可以预见将会有一波刷卡支付的浪潮。商户端的扫码枪。 随着POS机的更新换代趋势,扫码支付也有望快速侵入云闪付“坚守”的高端大额消费场景,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腾讯科技推出机构账户!
你敢翻牌,我就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