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3万家服务商合作伙伴赋能体系将进一步升级

2024-01-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为中国用户最多的移动社交应用,微信支付已成为人们移动支付的主要方式。 不久的将来,微信将进行重大改革,移动支付将交给服务商。 请参阅下面的详细信息。

众所周知,作为这个市场的最大赢家,腾讯和阿里巴巴占据了第三方移动支付近90%的市场份额。 “双寡头”的背后,其实还有中国移动支付舞台上另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低调的角色——支付服务商。 大量的服务商实际上承担着最终实施的重任。

2018年3月19日,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连续第三年召开。 主角是广大支付服务提供商。 腾讯副总裁、微信支付总经理张颖去年底透露,微信支付目前拥有超过3000家服务商合作伙伴。 通过梳理历年微信支付在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出的战略关键词,我们或许可以一睹腾讯服务商战略的演变。

在2016年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支付推出“星火计划”,投入1亿元激励服务商,帮助服务商拓展商户资源、持续运营。 这是业内首次大规模针对中小服务商的激励措施。

到2017年,微信正式提出赋能创新关键词,向合作伙伴开放数十个品类、数百个项目的新能力,并以微信支付为基础,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价值千亿的移动支付服务生态。 此外,针对小程序开放的服务商接入模式,微信支付为服务商提供了小程序的接入方式和能力支持。

2018年,微信支付向钛媒体表示,合作伙伴赋能体系将“进一步升级”——从产品、政策、服务商成长助力三个方面为服务商提供支持政策:

在产品层面,为服务商提供提供多种微信产品的能力,包括支付、小程序、会员、跨境支付、广告等;

政策方面,将加大激励投入,开展更多城市化运营活动。 微信团队将按行业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与腾讯大学合作共建培训体系,升级合作伙伴成长计划,形成包括腾飞计划、服务商导师认证、境内外成长计划发布会、行业小班等梯度项目。

从真金白银激励,到提供微信生态内的全方位能力,这就是腾讯从点燃“火花”到构建“商业生态”的过程。

关键角色“服务提供者”

对于以“连接”为公司定位的腾讯来说,如何在新兴业务中发挥好基础设施提供商的作用,成为其当前生态合作战略的重要任务。 正如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去年在《财富》杂志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上所说:“腾讯只有‘半条命’,另一半命则依赖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合作伙伴。”

智慧零售是腾讯依赖另一个“半条命”的绝佳体现。

由于线下零售行业涉及多个领域,针对每个行业进行定制化开发是一种人力、财力的浪费。 因此,为“服务商”赋能开放接口能力,成为腾讯连接线下业务的方式。 重要手段。

服务商在腾讯布局智慧零售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这从微信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也可以看出。 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总经理耿志军表示,传统意义上接触零售前端的“BD(业务开发)”角色从2016年开始就从微信中消失,逐渐被微信所取代。产品运营。

“因为服务商的存在,我们觉得BD的作用意义较小。因此,原来的BD逐渐转型为产品运营。我们不必在前端与服务商竞争,但我们可以利用更大的市场。” 耿志军说到。

根据微信官方对微信支付服务商的定义:微信支付服务商是指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第三方开发者,为普通商户提供微信支付技术开发和营销解决方案,即服务商可以在微信支付中开放的服务基于先进的商户接口,为商户提供支付应用、技术开发、机器调试、活动营销等全生态链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微信被视为人、商家和用户之间的“连接器”,那么服务商则更像是一个“转换器”。 它可能是技术提供商、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销售硬件设备的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店营销活动的服务提供商、或者提供材料铺设的服务提供商。 通过服务提供商,微信支付可以连接更多的个人、企业和商户。

为了扩大合作服务商的队伍,微信支付并没有为服务商设置过高的准入门槛。 凡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均可在微信支付商户平台在线提交申请材料。 微信支付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网上签约并开展业务。

耿直军甚至表示,这是一种“无门槛”的准入,“只要你注册了,组织就可以获得我们所有的信息、所有的解决方案、我们所有的能力来为你服务。生态系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职责,就像一棵大树,我不在乎你长得好不好,我能为你提供的只是为你提供雨水和空气。”

连接的最终价值:赋权

微信支付商户服务商模式_微信支付服务商户平台_微信服务商支付

在推广移动支付过程中,“社交红包”发挥微信支付教育大众用户的作用; 而在To B端行业的普及中,标杆案例的推广极为重要。 在今年的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上,来自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领域的代表企业集中亮相,体现了微信支付“赋能”服务商的能力。

去年12月,腾讯副总裁、微信支付总经理张颖在2017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微信支付已覆盖超过3万家服务商。 从智慧停车、智慧医疗到智慧旅游,不同场景的渗透可以改变行业。 场景才是微信支付服务商真正能力建设的机会。

深耕服务医疗行业的海默网络,通过微信支付全面对接自身垂直服务能力。 该公司专注于为医院提供挂号、就诊、取药、诊后恢复等全流程SaaS服务。 海默网络业务负责人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技术层面上,在微信支付的加持下,我们实现了微信医疗行业第一批小程序、微信人脸验证试点、微信有很多产品商业保险网上理赔、微信电子发票等创新。”

具体到微信商险理赔产品,可以实现手机无纸化、快速理赔,并且可以通过微信钱包向保险公司收取理赔。 这大大简化了普通医疗费用的诊断后报销流程,让民众受益。 此外,在运营层面,微信支付提供的基础资料、扫码器、运营活动等帮助江海湖网络等一大批中小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智慧停车也是微信支付在城市应用最广泛的场景之一。 早在2014年,微信旗下的科技公司科拓就推出了全国首个支持微信支付的自助支付停车场。

科拓股份有限公司快捷停车事业部总经理翁鹏禄表示,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查看停车位置、停车时长等信息,并通过微信支付停车费。 与传统的刷卡停车不同,微信停车车辆在进入停车场前可以通过摄像头自动捕捉车辆信息并识别车牌号码,从而自动打开闸门进入停车场。 进入后,用户将收到一条消息,包括停车位和商场优惠信息。

翁鹏禄表示,整个智慧停车场的实施都使用了微信的各种产品。 比如电子发票、积分抵扣等,与微信会员卡、门票对接后,用户可以使用优惠券支付停车费。

以翁蓬路微信智慧停车场为例。 其微信支付比例达到83%。 与此同时,与“无人零售”同步进行的是停车场的“无人化”。 在翁鹏禄看来,停车场是各行业最适合或者最先启动无人化的场景。 据他介绍,位于微信的一个日均车流量为4000至5000辆的停车场已经完全无人值守,甚至连停车场内的值守亭都不再需要了。

高效的支付体验也改变了旅游业。 2017年起,河南微信游览龙门石窟的游客可以体验人脸识别技术——游客不再需要在检票柜台出示纸质门票,甚至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验证入口。 只需看摄像头“刷脸”1秒即可入园。

这项技术是由一家名为“道空”的微信支付服务商提供的。 该公司是景区支付规模较大的垂直服务商之一。 景区“人脸识别”的实施由腾讯优图实验室提供人脸识别技术支持。

微信支付新生态

我们梳理微信​​支付与服务商的合作已经三年多了。 从实际落地案例来看,生态共享和技术开放是微信支付“赋能”的两个主要关键词。

所谓生态共享,即微信支付的“赋能”是基于覆盖10亿用户的微信。 它不仅让用户体验到最符合日常使用习惯的便捷操作,而且还有微信整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支持。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腾讯集团还蕴藏着巨大的用户流量和腾讯的生态系统,这些也是支付服务商所共享的。

智慧城市和生活领域的创新体验,如智慧停车、智慧医疗等,都享受着支付技术创新的红利。 这在微信支付内部被称为“技术开放”战略。 从药店、景区到停车场,腾讯正在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门槛较高的技术“赋能”给服务商,让服务商将其与现实生活场景相结合。

耿直军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微信支付与服务商的合作,2018年移动支付进入了行业深度发展阶段。” 当移动支付与微信产品能力以及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结合时,整个支付行业一旦实现闭环,很多行业都将发生改变。 这些变化正在智能零售等现实场景中发生。

“发生的变化不是它以前接受现金,现在用微信支付,而是它的业务逻辑会改变。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场景,它自然会改变。”我们的生命。” 耿志军说。

从移动支付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推广,到线下零售场景的物理连接,“服务商”正在成为微信支付扩张的重要力量; 可以预见,通过多种业态的赋能,服务商生态将实现规模效应,依托微信支付等基础工具的力量,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服务商。

在今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智慧零售首次作为主要话题出现在议程上。 在“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讲话中,“下线”成为微信的下一个目标。 随着小程序和企业微信逐渐成熟,新的微信生态将从通讯和社交方面延伸出更丰富的能力,而移动支付只是一个开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