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迅猛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深度好文)

2024-02-11
来源:网络整理

商业的本质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和流通。 人类的商业行为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交换和流通的过程。 互联网对现代商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核心仍然是基于上述三种交换流通模式。 谁能大幅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谁就有可能成为巨头。

聚焦信息流服务,在各个垂直领域,以搜索为核心的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 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阿里巴巴、亚马逊; 以社交网络为核心的腾讯诞生了。 专注于物流服务,仅在中国就诞生了顺丰速运、四通易达、菜鸟等物流巨头。 聚焦资金流服务,除传统金融机构外,还诞生了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银联、Visa等巨头支付服务公司。

资金流的交换和流通就是支付服务,支付是商业行为的闭环。 支付服务本身并不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 支付巨头的愿景更多在于支付场景及相关后续业务的想象。 支付是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流通,兼具金融和数据属性。 支付场景的背后是征信、征信、理财、保险等业务。 这些业务比纯粹的支付清算市场想象力至少要丰富一个数量级,但支撑这些业务的基础是支付。

现代社会,电子支付已是大势所趋。 国内电子支付市场主要由线下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三部分组成。 近两年,国内电子支付市场走势呈现三个特点:

1、互联网支付市场增速放缓,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2、线下收单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并被移动支付蚕食;

3、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更多参与者加入市场。

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根源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

1、移动支付打破了线上线下的明确界限,将进一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电子支付市场的主力军。

2、从一定高度认识移动互联网的颠覆作用。 未来,人们的大部分行为都将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离开互联网的人,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有可能被淘汰。 人类的商业行为无非就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要成功实现这三在线,移动互联网必须具备三大支撑支柱:移动智能终端+高速网络(4G)+移动支付。 目前,前两个支柱已经完成。 移动支付必然成为各方推广和竞争的战场。 这也是银联、财付通(微信支付)、支付宝争夺市场的根本原因。

3、移动支付软硬件环境成熟。 唯一的限制就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而这种利益平衡在巨大的蛋糕面前并不难实现。 其实已经基本实现了,比如银联云闪付家族的聚集。

4、移动支付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在链条的任何位置都有红利。 尤其是那些直接处于支付位置的人将获得可观的股息。

移动支付地位如此重要,巨头们难免会投入战略资源参战,比如万达收购快钱、小米收购捷富锐通、永达收购海科融通等。移动支付的繁荣却引发隐忧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即移动支付市场高度分散。

国内移动支付碎片化特征五个维度:

1、支付渠道碎片化

1、2014-2017年,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支付渠道碎片化加深;

2、除支付宝外,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场份额普遍翻倍,支付宝的霸主地位将一去不复返;

3、受银联云闪付家族等互联网巨头进入影响,2016年后移动支付渠道将进一步碎片化。

2、移动平台碎片化

目前主流支付渠道适配以下三种移动平台:

1.

2.iOS

3.

如果开发者想要完善自己的移动支付功能,通常需要在多个移动平台上接入所需的支付渠道。

3、支付场景碎片化

目前,移动支付按照场景划分,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1.应用内支付;

2、付款;

3、扫描二维码支付;

4、扫码支付;

5、NFC支付;

支付是一种场景下的资金结算行为。 没有场景就没有支付。 以上五种支付场景都对应着不同的支付需求。

4、支付数据碎片化

支付渠道的碎片化,导致商户支付数据的碎片化、割裂,严重影响了后期的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部门报表整合对账;

2、运营部门处理退款及争议订单;

3、产品部门对整体支付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5、支付需求多元化、变化快

随着移动互联网席卷和渗透传统行业,移动支付场景将进一步碎片化,从而加速支付需求的变化。 比如消费金融领域对消费信贷的需求。

以上五种移动支付的碎片化特征,对于移动应用开发商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在引入支付功能以及后期维护时,痛点并不是简单的级数关系,而是乘法关系。

针对上述痛点以及移动支付的强烈需求,相应的解决方案自然也就诞生了。 为了解决上述痛点,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支付渠道聚合服务,高效满足“一站式接入多种支付渠道”的需求

2.覆盖主流移动平台

3、覆盖主流支付场景

4. 整合和分析支付数据

5、产品快速迭代,适应支付需求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钜泰支付应时代而生,当然也少不了从业者的判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