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班级微信群逐渐成为班级管理、家校交流不可或缺的平台。 然而,微信群很容易藏乱,因此常常被诟病为“拍马群”、“点赞群”、“投票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微信群,真正发挥其作用呢?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资深班主任的经验。
让微信群成为学生的展示柜
崔玉梅(北京望京实验学校陈经纶中学分校):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班级微信群逐渐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不可或缺的沟通平台。 如何有效利用班级微信群,使其成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作为一名接手新班级的初中老师,我觉得建立两个小组似乎更方便:通知组和沟通组。 通知小组的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 除了老师传达上级的各种文件精神和工作安排外,班委的同学也可以发一些提醒。 例如,每个周末,生活委员会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仪表,梳理头发和指甲; 学习委员会能及时反馈课堂作业; 班长可以发一些班委建议等。我还在通知群里设立了“班级日报”栏目。 学生们轮流担任播音员,每天以视频的形式报道自己的班级生活。 一学期后,每个学生可以担任班级播音员两次。 班级出版的月刊班刊主编(班长)也会发布在微信群中,供学生和家长及时欣赏并保存。 为了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每学期我都会要求学生互相写获奖感言,并选出班上最漂亮的学生。 班级微信群成为学生颁奖演讲的论坛。 在我的班级里,这个通知群不仅仅是一个通知,更是学生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为了避免消息被覆盖,在这个群里,我们约定的群规是“不回复”!
另一个交流群只有老师和学生家长。 如果通知群里的家长不太明白,或者愿意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大家可以在交流群里交流。 我会经常发布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让家长参与讨论。 很受家长欢迎,每次讨论都很热闹。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非常喜欢用书信的形式与同学们交流。 写完后,我像读书人一样深情地读给孩子们的信,这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我也会把我写的信分享到群里供家长阅读,让他们了解老师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这种温馨的沟通也很受家长的欢迎。
只要管理者精心管理,微信群不仅可以成为良好、和谐的沟通平台,也可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家校沟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管理微信群有“规”有“度”
邢伟(北京市西城区青年湖小学):每当新生入学或者学生升职时,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班级微信群。 它将陪伴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
建立“班级微信群”的初衷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快速、顺畅地发布信息,让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便捷。 但在给家校联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老师和家长增加了很多麻烦。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那么开设班群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学校应将“班级微信群”管理纳入师德培训范围。 班主任作为“微信群”的管理者,应谨慎使用这种沟通方式。 例如,不要在群里点名批评学生、不要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等,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班主任建立小组时必须制定小组规则。 凡事有准备就万事大吉,没有准备就全毁了。 这就是微信群的管理方法。 班主任作为小组长,必须在小组成立后尽快公布小组规则。 比如这个群里只有老师可以发信息,家长不会回复。 让家长明白,进群浏览信息就相当于“用手机看新闻”。 您只接收信息,不跟风回复、点赞、点赞刷新屏幕。 不得发布广告或拉票,以免错过学校重要公告。 违反团体规则的行为不容忽视。 教师要给予警示,持续关注群体动态,及时干预。 并且在班级群内交流时,要传播正能量,比如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和进步,努力形成和谐的群聊氛围。
家长一定要正确理解建立“班级微信群”的意义。 班级微信群就像一个小社会。 自觉遵守班主任提出的集体公约是基本规则。 家长在小组中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 为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需要家长配合约束言行,这样这个平台才能真正更好地服务大家。
在班级微信群里可以发什么、不可以发什么,你心里一定要有“规矩”。 至于如何在群体内有效地发布信息、进行交流,则需要有“学位”在手。 有了规章制度,班级微信群才能助力学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沟通更加顺畅。
巧用微信群,打造“心”沟通
杨光(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学校):建立班级微信群可以实现家校之间更直接、便捷、省时、高效的沟通。 当学生到了高年级,家长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增加班级家长群的影响力,丰富群内家长的交流内容,增加家长的阅读兴趣,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我开设了微推等专题栏目群里的好文章、微通讯、微家长会。 盘子。
分享教育经验——好文章微推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和家长的素质、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当前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同。 为此,家长群习惯定期开设教育专题栏目,定期推送一些好文章,文章可长可短,在内容的选择上选择一些家庭教育故事、优秀教育经验总结等。 同时请一些有经验的家长根据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评论。 根据我个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经验,这样通过家长影响家长、家长带动家长,在群里达成教育共识,让班群成为家长互相学习的平台。
常见问题讨论——微通讯。 疫情期间,孩子们“推迟”学业是一个普遍问题。 虽然我们不能和父母面对面交流,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遇见”他们。 每周五我都会组织家长参与群里的讨论:您认为孩子本周在家学习的哪些方面做得最好? 是什么原因? 本周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通过组织共同话题的讨论,家长可以交流和学习彼此的经验。 同时,我们收集了讨论的热点话题,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向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后续的采访,一些家长确实看到了孩子采纳建议后的积极变化。 就这样,我们这个团逐渐“活”起来了。
性格问题分析——迷你家长会。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 这再加上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逐渐导致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 依托家长微信群,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内容召开迷你家长会。 每次都会设定不同的主题,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总之,要合理分析不同科室功能的优缺点,探索微信群新功能,创新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提高家校共育成效,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家长和学生。
多思考、多改进,最大限度发挥微信群的功能
王蛟龙(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中):微信扩大了家校联系范围,让家长与老师的联系更加紧密,加深了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微信群碎片化信息过多,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有这些烦恼是很正常的。 任何新兴技术的革命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建议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来应对麻烦。 喜欢:
当老师发布重要公告时,如果需要家长阅读接龙,可以选择使用小程序接龙,避免群内大面积接龙信息。 如果不需要连接,可以在通知末尾添加“无需回复”。 这样家长看到通知后就不会陆续回复“已收到”并刷屏了。
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屏蔽班级微信群并置顶。 阻止消息可以防止新消息不断弹出。 置顶功能可以让家长在空闲时间快速浏览班级内的信息,避免班级微信群被过多的微信联系人淹没。
老师应该在班级群里制定一些基本规则,比如禁止发布与学习无关的广告、小程序等。 如果家长有个别问题,可以单独添加老师私聊。 尽量不要在一大群人中提出私人问题。 此外,教师应尽量不要在微信群中发布学生成绩等敏感信息。 他们可以发布班级的一些重要通知、班级小组活动的照片以及其他每个人都可以浏览的公共信息。
总之,只要教师多思考、多改进,最大限度发挥微信群的便捷功能,就一定能让微信群成为自己班级管理的前沿,成为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班级微信群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
欢迎下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文:娄雪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