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新加坡唐人街近40家商户门口竖起了易拉宝横幅,宣布店内接受10种加密货币支付。 这个名为“Day”的数字货币生态节持续三周,接受加密货币线下消费试点的商户包括知名餐厅、超市、KTV、奢侈品店等。
说到线下支付,即使是持有多种加密货币的人也是一片空白。 据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仅有家商户接受比特币支付。 与全球4000万持币者相比,这个数字显然不符,更何况线下支付还不到加密货币支付的零头。
人们常用的支付媒介有借记卡、信用卡、支付宝、微信。 公众对加密货币的印象仍然是“专业”,持币者仅将其视为投机资产。
但这显然无法赋予加密货币更长的生命力。 2018年11月币价的大幅下跌也证实了这一点。 加密货币的真正价值和流通场景绝不仅限于交易所交易。 只有当加密货币能够方便地用于日常生活的支付时,它的价值才能更长久、更完整地呈现。
近年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线下支付已得到部分应用,但大规模应用尚未到来。 一些项目正在尝试使用加密货币POS机来普及线下支付。
(Coin Key)、、、、、、等项目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旦这些线下支付达到一定规模,加密货币就有可能通过解决降低交易成本、隐私保护、支付欺诈、汇款延迟和会计等问题来彻底改变零售业。 想想微信支付这三年的爆发式发展,线下加密货币支付也需要经历一个临界点。
创始人阿姆斯特朗表示,5年内将有超过10亿的加密货币持有者,届时加密货币将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加密货币线下支付市场规模预估(数据来源:各项目方预测加权汇总)
据项目方未来预计,到2020年,加密货币线下支付将达到6000万笔,交易金额达50亿美元,接入商户500万家。
2017年,全球支付市场规模达110万亿美元。 对比这两个数据,我们或许对加密货币线下支付的规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目前行业仍面临持币数量少、活跃用户少、支付金额低、商户接受度低、网络效率低、币价波动大、法币结算政策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线下支付的普及。 。
链塔智库从产品、架构、支付币种、市场范围等方面对上述7个项目进行了研究,厘清了行业现状,总结了特点,并对趋势做出了判断。
项目基本情况对比研究
七个项目均设有中英文或多语言网站,但网站内容丰富程度差异较大。 更多项目信息可登陆X、X官方网站获取。
团队比较研究
7名项目组成员均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团队成员数量差距较大。 75人在
产品与平台架构对比研究
工作机制图(来源:白皮书)
平台架构(来源:白皮书)
分为三个层次,即应用层、接口层和合约层。 应用层为第三方开放接入点。
X工作机制(来源:X官网)
X的工作机制看起来更简单,更像一个中介。
工作机制图(来源:官网)
工作机制在交换和存储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设计。
商业模式比较研究
七个项目的商业模式相似,大部分收入来自交易费和平台服务费。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出现一些费率的下行竞争。 能够开发更多商业模式的项目可以避免陷入价格战。
系统比较研究
七个项目的系统设计非常详细,商户会通过比较选择有利的项目方与其合作,或者一个商户与多个项目方合作。
支付货币与结算渠道比较研究
目前7个项目支持的币种数量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兼容法币X的3个显然更有可能成为商户的首选。 未来,开放法币的兼容性可能更有利于支付硬件的推广。
营销和商业实施的比较研究
从地域上看,这7个项目各有侧重,基本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加密货币最发达的地区。
从公开披露的签约商户数量来看,签约50万户的商户数量暂居第一,签约10万户的商户数量暂居第二。 无独有偶,两者分别领先亚洲和欧洲市场。
交易费用比较研究
BZKY的线下支付手续费为1%和0.8%,而其他公司的费用分别为1%至3.5%。
与传统信用卡支付处理费相比,处理费略高。 大规模申请后,手续费可降至与信用卡同等水平,甚至低于信用卡。
社区和搜索结果的比较研究
在社区运营方面,X、X、X在和上的受众均超过10,000人。 尤其,
这七个项目的谷歌搜索和百度搜索结果是非常有趣的数字。 每个项目中的两个数字完全相反。 然而,对于 和 上的许多项目来说,搜索结果并不处于同一高水平。 可以看出,每个项目所采用的区域和方法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这7个项目中,只有X、X、X在上形成了搜索索引。 该指数大部分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均未形成百度搜索指数。
综合分析评价
链塔分析认为,毫无疑问,加密货币线下支付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线下支付除了解决支付信任、支付延迟问题外,还可以解决跨境支付问题。 这也是未来线下支付的主要应用机会。
现有项目之间将会存在激烈的竞争,随着市场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项目进入。 经过一番厮杀后,会出现一两家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类似于传统支付中的VISA和银联。
能够冲破重围的,都是商家数量多的项目。 目前来看,拥有50万商户和10万商户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此外,还取决于市场资源和项目的实施速度。
支付货币也将逐渐中心化,“多种货币”的设计意义将变得越来越小。 价格稳定、背书能力强的货币将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首选。
除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外,项目组还需要做更多的教育用户的工作。 新加坡的“日”活动就担负着这样的任务。
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官网及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