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领域,竞争一直很激烈。 我们习惯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即使是强大的 Pay也只能难以匹敌。 正当大家都以为支付领域没有挑战者的时候,华为的 横空出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有两个问题大家都想知道答案:华为在玩什么? 能否将目前支付领域两大巨头的对话变成三足鼎立?
花瓣支付首次亮相
这几天,花瓣支付突然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央行在最近更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变更许可信息披露》中提到了这个名字:央行同意变更公司名称深圳市迅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
如果只是一个“花瓣支付”的名字,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有趣,但并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 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当然是花瓣支付的背后,有一个国民级的超级大神——华为。
前面提到,花办支付的前身是“讯联智支付”。 这是一个读三遍都容易读错的名字,更不用说记住了。 虽然名字不详,但今年已经10岁了。 2013年成立时,注册资本2亿,第二年就获得了支付牌照。
“迅联智支付”原本并不属于华为,而是中兴通讯旗下的一家公司。 直到2021年3月才并入华为,成为全资子公司。 在收购之前,华为已经开始申请“花瓣支付”商标。 2022年6月,终于申请成功。
事实上,华为涉足支付行业早于“迅联智付”的创立。 推出Pay和Card系列,并于2020年成为国内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
因此,华为收购“迅联智支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支付牌照。 华为当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收购提供更丰富的数字生活服务,也为用户创造更安全、更便捷的全场景智能体验。
分析人士认为,华为获得支付牌照将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公司庞大的流量变现,比如将流量引流到金融、赚取手续费、降低成本等;二是将公司庞大的流量变现。 第二,可以为华为用户和华为供应商提供便利的支付体验,将他们牢牢束缚在华为的战车上; 第三,收集更多的用户信息和财务信息,通过分析消费习惯来改进产品,让客户更加满意。
如何应对两大巨头?
毫无疑问,“花瓣支付”亮相后,必然面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的强大压力。 很多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并向华为提出了这个问题。
华为终端云服务支付事业群总裁马传勇的回应用了六个字:“没有标准,就没有竞争”。 他给出的解释是:“花瓣支付”目前没有具体的业务目标,也不寻求占领市场份额。 更多的是关于建立相关能力。
话虽这么说,恐怕没有多少人相信。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华为手机的长期用户,你曾经在商店里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 现在有了华为提供的支付系统,使用起来可能会更方便。 你不心动吗?
在这样的场景下,消费者眼中自然会产生比较和选择。 所有华为手机用户的选择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事实上,华为并不是第一家涉足支付领域的手机厂商。 除了苹果之外,还有小米、OPPO、vivo等,他们都有自己的硬件用户,都想以支付为手段,打通内部生态,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但目前手机行业的一切努力都无法撼动两大巨头的地位。 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华为身上。 毕竟它是国内销量最大的手机品牌,也有一系列相关产品。
华为“花瓣支付”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有自身的盈利能力。 一个事实是,对于大多数支付牌照来说,拿下之后你可能会赔钱。 这不仅考验支付牌照本身的“独立”能力,也考验其背后所有者的资金实力。 如果你没有做好几年亏钱的准备,那真的很难成功。
我相信华为已经预见到了这些担忧,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