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监管,三方支付面临“监管风暴” | 2023年回顾

2024-02-15
来源:网络整理

如果要总结2023年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罚款”和“退款”肯定会是两个关键词。 “罚款”与“退款”的共同方向是“监管风暴”。 合规将是第三方支付的生命线,行业强监管的趋势仍将持续。

近日,千万罚款如雨点般落下:德实股份有限公司(“德实”)近日被罚款没收8873万元,广东惠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惠卡商务”)被罚款没收赃款2183.55万元。 其中,广东新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新汇电子”)被罚款并没收1191.99万元,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简称“中汇电子支付”)被罚款并没收1191.99万元。 10月底为8090万元。 此前,支付宝、财付通两大第三方支付巨头均被处以数亿元罚款。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正在加速洗牌。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减少支付牌照数量。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5张支付牌照被取消。 自2011年发放第一批牌照以来,累计取消支付牌照85张。

频繁巨额罚款

监管机构火力全开,第三方支付大额罚款频发。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近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德实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清算管理规定,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42万元,并罚款8630.5万元,共计罚款8873万元。

时任德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某因公司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负有责任,被警告; 时任德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某桐也受到警告并罚款10万元。

此前,3家支付机构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政处罚。 其中两人罚款金额超过1000万元。 其中,惠卡商务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支付账户管理规定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330.59万元,罚款1852.96万元,罚款总额2183.55万元; 时任惠卡商业总裁杨某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易联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联支付”)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支付账户管理规定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30.24万元,并处罚款565万元,罚款总额695.24万元。 时任易联支付董事长、总经理谭某强受到警告,并罚款50万元; 时任易联支付董事长助理林某超、时任易联支付高级销售经理胡某如各被罚款7元。 一万元。 鑫辉电子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98.67万元,罚款993.33万元,罚款总额1191.99万元。 时任鑫辉电子董事长、总经理王某江对此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50万元。

德实控股被罚款8873万元,超过中汇电子10月底收到的8090万元罚款,成为今年除支付宝、财付通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的最大一笔罚款。 此外,嘉联支付有限公司、易通金融服务支付有限公司、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今年也收到百万级罚款,罚款分别为299万元、286万元、200万元。分别为875.4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款,大部分机构被“双罚”。 多名风控、合规管理人员被集中罚款,罚没金额合计超过60亿元。 其中包括两次超过20亿元的巨额罚款,以及多次数千万元、数百万元的罚款。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立告诉记者,今年第三方支付机构频繁收取大额罚款,主要问题仍然是套现和反洗钱。 除了商户信息不完整等反洗钱问题外,根据银联259号文件,自2023年7月1日起,每个银行网点只能申请一台POS终端,且每个POS终端只能对应一家银行帐户。 一机一户需要信息渗透。 但由于信用卡提现手续费与商户手续费相差巨大,提现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入来源,这也导致其频频收到大额罚款。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反洗钱和商户管理仍然是今年支付行业处罚的重灾区。 监管思路正从关注数量、违法收入规模向关注违法行为性质延伸。 更大的罚款可能代表违规行为。 性质更加严重。

王鹏博预计,未来监管政策将会更加严格。 银行和支付机构应继续高度重视反洗钱等合规工作。 他建议将合规纳入企业日常KPI绩效考核,更多地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现有特约商户。 监督覆盖面。

许可证整合、审批和加急

“惩罚”的另一个方面是,三方支付行业正在加速洗牌,法规的出台将进一步减少牌照数量。 规定明确,同一股东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两个以上相同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股权或者投票权不得超过10%。 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同时控制两个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此背景下,同一家公司拥有的多个支付牌照正在加速出售、合并、取消。 银联业务今年开始出售、合并和取消许多支付牌照。 今年9月,宁波银联商务支付牌照被主动注销。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宁波银联商务主动吊销牌照,主要是因为不符合规定要求。”

今年4月,银联商务持股10%以上的支付牌照首次成功转让。 中金支付90.01%股权以2.655亿元成功转让给中国广电快讯。 当时,银联商务持有中金支付20.45%的股权。 目前,除了银联商务自身的支付牌照外,还有多家其持股10%以上的持牌非银行支付机构,也处于“退出”阶段。

记者了解到,鑫汇电子持有的银行卡收单牌照已于今年8月被取消。 鑫辉电子业务覆盖广东省、福建省。 首次牌照日期为2013年7月6日。2023年7月换牌时,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不再换牌”的决定。 。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5张支付牌照被取消。 自2011年发放第一批三方支付牌照以来,截至目前共取消支付牌照85张,支付牌照数量为186张。

分析人士指出,未能换证的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按照规定逐步退出当地牌照; 二是预付卡机构不提交续展申请,主动注销支付牌照; 第三,自身业务发展受到较大影响而选择终止或不再申请换证。

未来支付牌照续签情况总体将保持稳定。 消费金融专家苏晓锐告诉记者,支付作为金融领域的基础业务之一,不会因为机构退出、行业优胜劣汰而改变其价值。 未来,支付行业仍将以合规为底线,以优质服务小微商户和消费者为宗旨,利用自身资源进军支付领域,以口碑赢得市场。

王鹏博认为,牌照减少实际上是行业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 一方面,预付卡牌照因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而被大量淘汰。 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牌照也因自身合规等原因被淘汰出行业。

未来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王鹏博判断,“虽然支付利率不断下降,但行业利润仍然很高,而支付是商业数字化的入口和基础工具。 巨头与收购方实际上并不构成竞争。 的关系,而是同一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