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支付,NFC支付与二维码支付方案详细对比

2024-02-17
来源:网络整理

随着我国当前“无现金社会”进程的加速,加上手机等智能终端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腾讯、支付宝、中国银联在线上持续投入巨大资源进行市场培育和用户开发。和离线。 随着习惯的培育,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1年的700亿元以上增长到2016年的35万亿元,预计到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04万亿元,7年增长接近1400倍。 增长速度可谓奇迹,让西方发达国家望尘莫及。

移动支付

目前,移动支付的入口通信技术分为两大阵营:二维码和NFC技术。 这两项技术的最终推动者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公司。 为了抢占先机,两者在技术和标准上的争夺长期持续。

二维码与NFC移动支付大战背景

2011年,以银联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开始布局移动支付技术和标准。 其中,主要推广的是基于13.56M的近场通信协议NFC。 NFC的全称是近场无线通信技术。 它由飞利浦、索尼和诺基亚开发。 共同开发,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演变而来。 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触摸式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以及访问内容和服务。

2012年前后,随着银联和终端厂商的推动,NFC被安置在多款旗舰机型中。 当时,热门的三星Note 2、S3、诺基亚920等机型相继支持NFC功能,意在掀起一波移动支付风暴。 此时,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大力投入,抢占支付入口。 这时,大数据分析就发挥了关键作用。 互联网公司发现,90%以上的国产手机不具备NFC功能,终端改装成本也非常高。 基本都是银联把控的,移动支付必须普及大家才能爆发。 这时,二维码技术引起了互联网公司的关注。 由于当时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像素基本可以达到500万以上,满足了二维码扫描的基本要求,所以2014年9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再次布局二维码支付。 如今,几乎每部智能手机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维码进行支付。 随后,不少银行的手机客户端都提供了扫码支付的功能,但很少有用户使用该功能。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和腾讯对自己投资的打车软件各补贴超过10亿元,补贴消费者,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 最终形成了移动支付市场分为NFC和二维码的现状。

安全问题

除了便捷之外,移动支付的核心还在于安全。 从近期发布的《移动支付用户调查报告》中,客户可以看到,个人隐私泄露和安全风险仍然是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时最担心的问题。

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最担心的问题仍然是个人隐私泄露和安全风险,分别占比69.5%和49.3%;

支付nfc的手机_支付nfc功能是什么意思_nfc支付

移动支付用户担心问题的数据

NFC 支付通信是双向的。 最终解密的密钥是静态固定的,受加密算法保护,并存储在手机加密芯片中。 从安全角度来看,银联的NFC+SE(安全芯片模块)和(支付标记)技术全球领先,安全系数更高。 Pay巧妙地通过ID解决了密码和PIN的问题。 这些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可以大大提高安全系数。 二维码支付通过特定的不可逆算法,以时间、终端、用户等信息作为支付主体的授权。 其安全性的重点在于如何保证终端支付条码生成算法不被扫码破解,相对被动。

从操作上来看,NFC支付不需要手机连接互联网或打开手机银行APP。 只需点亮屏幕,靠近POS即可完成,更加方便。

据欧洲智能安全行业协会预测,2017年全球NFC SE安全芯片出货量约为5.6亿颗,较2016年增长12%。2015年NFC SE总出货量已达4.95亿颗,2015年NFC SE总出货量已达4.95亿颗。 2016年出货量增长1%,达到5亿颗,可见业界也看好NFC。

支付nfc的手机_nfc支付_支付nfc功能是什么意思

NFC+SE报告

总结

目前,NFC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包括互联网公司、银联、银行、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在内的各方都在加紧投资建设。 随着智能手机的升级,NFC慢慢成为标配。 从多方面不可否认,以银联为首的NFC支付产品相对于二维码支付具有明显的安全优势,而且其通用性也随着终端提供商的升级而快速提升。 NFC将进入移动支付的主要阶段。 如果二维码在安全方面带来新的技术解决方案,那么移动支付市场可能会变成NFC和二维码之间50-50的平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