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要实现正常的业务运营,就需要连接支付。 但支付机构仅承担渠道功能,并不管理平台本身的账户。 在向商户收取货款并清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大商户+二次清算”的模式,可能涉及金融风险。 因此,像原来的淘宝一样,获得支付牌照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似乎一个用牌照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很多电商企业来说并不容易获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企业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审核然后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此外,申请支付牌照还必须满足一定的公司资质、最低注册资本和相应的业务团队。 其中,仅就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而言,根据申请的支付业务服务范围,从事支付业务的企业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全国,最低要求金额分别为3000万元和1亿元。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自2017年央行发布217号文件明确指出电商二次清关风险以来,国内牌照申请频率呈指数级增长。 仅2018年的申请信息就超过2017年的5倍。 2019年以来,央行暂停了牌照的申请和发放。 市场上仅有的210多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机构和公司已成为稀缺资源,市场上牌照的交易价格甚至高达7至10亿元。
申请支付牌照的想法被放弃,但电商企业的二次清关合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00家电商平台被监管部门约谈,其中包括知名的香香宝、水滴互助、一网购、淘集集等,甚至有电商平台捐赠20件的案例。亿并逃跑了。 ,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一些问题和风险不断积累,包括行业过度竞争、机构内部控制薄弱等。 为了化解和应对前期积累的风险,央行近两年通过加强对持牌支付机构的监管、清理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等方式,加强了对电商企业的监管。
问题就在这里。 根据央行217号文件的规定,唯一符合的办法就是取得牌照。 但综上所述,获得许可证的途径并不容易,甚至不再可用。 作为电商企业,没有支付牌照就无法完成结算吗? 要知道,清算结算业务是电商平台运营的基础设置。 如果没有这个,交易根本无法进行,也就意味着业务无法进行。
2015年以来,与多家银行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针对平台电商企业交易结算问题,先后推出E账户、E清算、云记账、智富通等多款电商清算结算产品。 该产品可以打通平台交易的全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支付、结算、银行托管、税务筹划、延伸金融服务等。截至目前,已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咨询和产品服务。保利集团、丸美株式会社、锦江集团、奥嘉华、小米有品等世界500强企业,并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