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堂大课)“制裁威胁”的实质是什么?

2024-03-11
来源:网络整理

支付国际系统怎么操作_国际支付系统的种类_国际支付系统

国际支付系统的种类_支付国际系统怎么操作_国际支付系统

近期制裁威胁问题引起金融界广泛关注。

交通大学安泰EMBA课程教授费一文认为,在贸易战、科技战、军事对抗之后,下一步最有可能是金融对抗。

事实上,根据市场观察,金融威胁迫在眉睫。 这一威胁会给相关从业者带来哪些具体风险? 所谓“制裁威胁”的实质是什么? 我们在威胁中会发现哪些机遇?

费宜文教授在“E讲座”主题分享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要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 全文共2791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01

和国际支付

国际支付是贸易、投资和个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读交通大学安泰南洋EMBA项目的学生需要将学费从中国汇到新加坡。 表面上,这位同学只填写了一张简单的表格,就看到自己的个人账户上的号码发生了变化。 但实际的资金结算取决于两个系统的共同运作。

一是通信系统,负责资金结算前银行之间传输信息; 另一个是清算系统,在双方银行信息确认后负责资金支付。

全称为国际资金清算系统( Fund ),是国际支付中的通信系统,是资金结算的信息基础设施。

不同国家的银行通过传输交易信息完成跨境结算。 它实际上并不触及资金,但它是资金清算的先决条件。

是目前国际支付中使用范围最广、结算资金金额最大的通信系统。

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以美元为基础的通信系统。 由于全球大量结算采用美元作为支付货币,美元结算离不开信息传输,因此服务范围相当广泛。

另一方面,它也是欧元结算的唯一沟通平台。 欧洲国家有自己的清算系统,但在通信系统方面,现在完全依赖它们。

简而言之,基本上所有美元和欧元结算都无法规避该系统。

目前,直接接入该系统的银行约有一万多家,全球几乎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银行都在该系统中。

国际支付系统的种类_国际支付系统_支付国际系统怎么操作

费宜文教授

#02

什么是

威胁?

名义上它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但在构建这个体系的过程中,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它实际上是由美国控制的。

美国对系统中的信息了如指掌,可以控制全球资金的流向。 不仅如此,美国还可以通过操纵该系统实施金融制裁。

银行一旦被从系统中移除,就与外界隔绝,无法与外界进行金融交易。 对于银行如此,对于国家亦如此。 以俄罗斯为例,美国已经消灭了俄罗斯所有主要银行,给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造成了很大麻烦。

这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威胁。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这种威胁并不遥远。 目前,为了应对风险,人民银行正在通过两个渠道进行工作。 一方面,我们努力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尝试建立自己的支付体系; 另一方面,推动货币数字化转型,建立新的支付体系。

#03

化学信息处理系统

你能突破重围吗?

国际支付信息通过系统传输后,即可在清算系统中进行实际的资金结算。

目前,全球有三大清算系统,最大的是美国系统,其次是欧洲清算系统,包括英国、德国ELS等,第三是中国的CIPS系统。

CIPS,全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是中国自主建立的清算系统。

为什么要建立CIPS?

由于国外清算系统不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没有我们自己的系统,我们的国际贸易只能用美元、欧元等货币进行结算。 为了促进人民币走出去,提高人民币结算比重,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

CIPS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脱离。 它使用两套通信系统。 一方面可以进出、借船出海; 另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消息系统,可以直接传递信息。

即使这里出现问题,我们仍然有跨境结算的渠道。 这是为了防止威胁带来的风险。

支付国际系统怎么操作_国际支付系统的种类_国际支付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EMBA“E班”活动现场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CIPS交易数量急剧增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希望通过CIPS进行相互间的贸易结算。

但作为一个新的系统,CIPS在国际支付方面的服务范围还非常有限。 截至今年7月底,参与CIPS的银行仅有1456家。 虽然增加了不少,但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美国、欧洲系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这种差距源于多方面,包括使用习惯的改变和成本的增加,以及系统的运行效率、技术的稳定性、监管监管的差异等。 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国家的经济实力。

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向好,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量不断增加,CIPS在资金结算方面的优势自然会越来越明显。

#04

数字货币时代

未来?

为了防范威胁带来的风险,中国率先建立了CIPS系统,但这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策略。

一方面,CIPS系统的成熟和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不愿卷入大国争端,希望以更直接、便捷的方式进行解决。

数字货币可以直接结算吗?

目前,多国央行已开始发行数字货币(Bank,央行数字货币,简称“CBDC”),试图探索新的结算方式。

新的机会可能就在这里。

与传统现金和信用货币相比,数字货币更加便捷、更加便宜。 它可以跨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不受汇率和国际支付的限制,而且由于它是通过电子数字化形成的,因此其交易成本非常低。

与私人信用货币相比,CBDC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中央银行作为公共机构服务于公共利益。 CBDC 由央行信用担保。 交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有效防止欺诈和篡改。

基于上述优势,CBDC理论上可以为完善跨境支付体系、提高国际交易效率提供新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增强本国货币的竞争力,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05

新技术

新模式、新格局

现在,我们看到,通过货币数字化,我们可以找到一条不同于传统结算体系的路径。 通过独立于包括系统在内的任何消息系统的消息系统,我们可以绕过很多原来的环节,实现直接支付。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 中国也开始做出尝试,其中之一就是“。”

2019年,香港与泰国联合推出“-”项目,试图通过数字货币结算取代原有的清算系统。 2021年,中国和阿联酋加入该项目,四国共同开展数字桥梁建设。 该项目更名为多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网络(m-CBDC),中文译为货币桥。

从技术原理上来说,采用的是“廊道网络”。 每家银行都与其中央银行相连,并在走廊网络中运行自己的节点。 各国央行对本国银行拥有管辖权,拥有管理节点的核心权力。 他们利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来保证整个链路的安全和顺畅。

链接上运行的是国家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本地的区块链。 以各国央行为中心,可以形成多个本地区块链。 通过将这些本地区块链链接到一个平台,由各央行组成的机构使用标准化存托凭证,即直接进行结算。

有什么好处?

首创实时配额监控; 几乎所有央行都可以看到其他央行的数字货币发行情况,这有助于透明的监管和管理。

二是风险低、实时性强; 通过使用智能合约,可以自动进行结算,从而大大降低风险。

到目前为止,利用最新的区块链技术,结算模式基本可行。 不过,各国对于数字货币发行的态度不同,持否定态度的国家大概有两类。

一类以美国为代表。 如果数字货币结算越来越成熟,将会对原有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另一类是科技实力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 加入需要国家付出很大的努力。 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形成传统支付体系为主体、多种新型支付方式并存的格局。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自主建设CIPS还是合作建设,这些都只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好的硬件基础。 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根本因素。 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在技术层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和成熟。 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规避风险仍然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