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梳理业务边界
在规划平台之前,首先要理清支付的上下游业务关系。 排序过程主要是通过业务场景来进行的。 例如以用户的订单交易场景为例:
图1-1 用户订购流程
图1-1是一个简单的订单交易场景。 提交订单后,跳转到支付收银台选择支付方式。 后续的提交订单的动作都属于支付平台的业务范围,所以我们上面的提交订单的业务就属于支付平台的上游。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首先梳理支付平台的边界,确定支付平台的上下游业务由哪些组成。
2、支付平台框架规划
通过梳理业务边界,业务边界及平台框架规划如图2-1所示:
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主要由支付中心、账户中心、对账中心、清算中心组成。 国内电商平台需要支付牌照才能建立账户体系。 拼多多、快手电商、字节跳动都购买了牌照,以处理合规的二次清关问题,并降低自身的手续费。
没有支付牌照的电商企业可以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或内部银行账户建立相应的账户系统,只在电商支付平台记录数据,方便对账。 所有资金均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或银行清算,避免电商平台非法二次清算。
三、各业务模块介绍 1、支付中心
图3-1 支付中心
(一)支付中心
包括渠道管理、订单管理、路由管理、预警通知四大模块。 与支付中心连接的内部模块包括订单中心、账户中心、会员中心、SAP、资金管理系统等。
(二)渠道管理
通道管理连接支付中心和外部系统,管理整个支付系统连接了多少个支付通道、认证通道、通道密钥等相关数据。
(3)订单管理
由于支付中心和订单中心是解耦的,所以支付中心的订单是分开记录的。
(4)路由管理
路由管理是为了提高支付成功率,降低支付成本。 主要应用于电商平台免费快捷的支付渠道。 但随着用户对自身数据保护意识的增强,不少用户不愿意在电商平台绑定卡。 。 这就需要电商平台接入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
平台下商户接入微信、支付宝需要到支付公司和微信、支付宝获取商户号(合规并避免二次清关问题)。 这就导致电商平台每次渠道变更都需要向所有商户重复导入(微信也需要实名认证收款),因此切换成本巨大。 于是,不少企业在快捷支付盛行时放弃了原来的路由管理,直接与某支付渠道达成战略合作和深度捆绑。
2. 账户及清算中心
图3-2
(1)清算中心根据订单属性对每笔交易中的交易金额进行排序和结算。
例如,在一笔订单中,用户同时将多个商户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并使用商户优惠券和平台优惠券进行支付。 订单支付后,需要明确计算用户实际支付金额、各商户结算金额、平台手续费金额、平台优惠活动贡献资金金额等。
(2)为什么子系统的交互流程是订单中心->清算中心->账户中心,而不是订单中心->支付中心->清算中心->账户中心的业务流程。
这是因为这种新零售电商模式有线下门店。 线下商店有很多现金支付部分。 这部分交易不与支付金额进行交互,但是需要计算线下部分的手续费、折扣金额等,这是明确的,所以订单会将数据同步到清算中心进行计算,然后执行帐户输入过程。
(3)账户中心
账务中心是处理整个新零售电商系统的账簿。 它包含各种账簿,包括支付渠道账户、商店账户、会员账户、营销账户、预付卡账户等。 每个账户的用途不同,但背后都是对应的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通过各类业务会计账簿,管理层可以清晰查看每个账户的流向,轻松查看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 同时有会计账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虚假数据的存在。
由于店内部分收银机使用现金,现金余额记录会单独记录在账户中。 自营店的现金余额需要退还并转回。 加盟商的现金仅作为会计处理。 日切后,生成日终余额快照,然后现金余额重置为零。
同时,加盟商模式是货款抵销货款。 当总部代加盟商(网上收银员)收取的货款不足以抵消货款时,那么此时账户余额就会透支。 每个加盟商将根据良好的信用状况设定透支限额,后续销售回款将优先抵消透支限额。 每个加盟商的透支限额都会有一个期限。 如果透支额度到期后仍未支付,则会发出预警通知。
3、对账中心
图3-3
对账中心主要进行内外部会计的自动对账。 对账过程首先需要分析计费方的账单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进行处理。 对账第一步是检查总账,首先检查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是否正确。
然后进行详细验证。 详细验证时,需要对双方的陈述进行正向和反向验证,不同的数据将流入错误池进行处理。 将错误结果流入错误池进行错误处理。 完成错误处理后,向各业务提供相应的票据,让各业务部门进行对账处理。
四、业务流程设计 1、订单支付流程
图4-1
一个订单的整体支付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订单中心创建交易订单后,交易过程中请求支付中心,支付中心创建对应的支付订单。 支付中心统一调用支付通道接口,最终将支付结果返回给订单中心。
(2)订单中心根据支付中心返回的支付结果进行下一步操作。
如果付款失败,整个订单将无法处理。 如果支付成功,将调用清算接口进行清算处理。 此清除步骤是异步处理的。 不影响C端用户的前端体验。 清算计算完成后,将调用记账接口进行记账处理。 此时清算状态为已清算待结算。
(3)由于是新零售电商系统,因此也存在线下履行流程。
订单履行完成后,即可向门店(加盟店)结算相应的交易金额。 店铺结算的另一个判断依据是是否是结算周期。 不同地区的门店会有对应不同结算周期的配置。
一般结算周期为T\D+N,T指一个工作日,D指一个自然日。 例如,T+1是指下一个工作日结算。 以周五为例,周五的交易将在周一进行结算(周六也于周一进行结算)。 D+1是指下一个自然日结算,或者以周五为例,周五的交易资金将在周六结算。 具体结算周期根据公司政策制定。
(4)交易结算结束时,必须调用记账接口,将账户余额资金从待结算账户转入可结算账户。 门店可使用可结算账户余额进行提现操作或货款支付。
2、自动对账流程
图4-2
(1)自动对账流程主要提取内外部交易订单,解析并生成对账中心所需的数据,然后进行核对。
内部对账处理不需要依赖上游对账文档。 您可以自行处理,例如每2小时完成一次内部数据核对。 确保系统数据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 需要根据上游对账文件的生成时间获取与外部的对账情况。
有些上游可能没有在线生成账单的功能,需要半手动操作(或者自动爬虫抓取账单)。 从对方系统下载对账文件后,导入交易系统。
(2) 协调中更复杂的方面是自动错误处理过程。
错误类型需要根据财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分类。 常见错误,如长付款、短付款、交易金额错误、手续费错误等,会将匹配错误的订单流入错误池进行处理。 其中一些可以根据财务配置的错误处理规则自动处理。
有些需要财务人工干预。 具体处理方式取决于财务部门的具体要求。 对账时也可能存在大量数据错误。 此时需要重新提取数据进行对账,需要删除已解析的数据,并且需要删除本次对账的错误池中的数据。
5. 总结
是否需要建设支付平台取决于公司规模。 并非所有公司都需要建立这样的支付系统。 大多数支付系统都嵌入在订单中心。 有一个订单中心来完成。 达到一定规模后,我们才会开始建立一套完整的支付、清算、结算、对账系统。
上述流程设计仅列出了部分正向流程(余额支付和结算流程未示出),反向流程(退款)未示出。 对这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应该自己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业务情况进行梳理。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本文。 我的知识也有盲点。 如果我的文中有什么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