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4-05-27
来源:网络整理

.09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 杜秋英(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 支付清算是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主要职能之一,支付清算系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资金流动的大动脉,在便利市场交易、减少现金使用、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结算行为、防范支付风险、加速资金周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加强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金融工具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打击洗钱、逃债、逃贷和腐败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我国 图书馆分类号:F22 支付清算系统 支付系统处理中心 电子同业单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7)-596-02 一、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现状我国现代支付清算系统()主要提供银行间支付清算服务,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支付清算的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独立开发建设的,能高效、安全地处理各银行在异地、同城办理的各类支付业务、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系统,是各类银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是中国人民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功能的重要核心支撑系统。

我国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由全国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其相连的相关系统组成,是一种跨开放系统和主机系统平台的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支付清算系统分为全国处理中心(NPC)和城市处理中心(CCPC)两级,各CCPC除与NPC相连外,还与本市各商业银行前置机系统(MBFE)、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国家国库会计核算系统(TBS)相连。此外,我国黄金交易系统、城市商业银行票据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港澳人民币清算银行会计系统等也已成功接入支付系统。为满足各类支付业务处理的需要,现代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HEPS)两大应用系统组成。 大额支付系统实现每笔交易实时处理、全额清算,系统处理同城、异地、商业银行间、银行内部的大额授信和紧急小额授信支付业务,处理人民银行系统的授信支付业务。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对一定时间内的多笔支付交易进行净额结算,按净额结算资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是现代支付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负责人民银行内部会计处理和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者清算账户的最终会计处理。

网上支付清算系统_网络支付平台清算系统_线上支付平台清算户是什么意思

国家国库会计系统负责处理中央和地方国库预算收入的收、划、留、拨等会计核算业务。目前,我国支持清算系统快捷、高效、安全的特点已初步显现。但同时,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二、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一)CCPC灾难备份系统尚未建立。虽然全国处理中心NPC已经建立了灾难备份系统,但各地城市处理中心CCPC尚未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各省辖区内的支付清算系统尚未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来应对系统突发事件。 (二)大额支付系统缺乏清算账户信息验证,易产生支付风险。企业账户是财务结算中最基层的单位。 但目前大额支付系统与银行账户管理系统运行往往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因此,在大额支付系统中,由于无法判断各金融机构提供的票据账户信息的合法性,有可能对未按规定开立的账户票据提供结算服务,造成金融风险。同时,这也增加了金融机构为增加信贷规模而随意向企业吸收存款、帮助企业随意开立账户、为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可能性。(三)同城票据清算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分离导致隐患增多。目前的同城票据清算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在应用程序上是两个独立的支付清算系统,没有接口程序,金融机构是否在人民银行透支必须等到当天17:00以后才能知道票据清算的时间,而此时票据已经兑换并入账。

一旦发生透支,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账户中的存款将出现赤字,这不仅使人民银行难以平衡账务,而且对人民银行的资金安全构成严重风险。(四)电子跨行账户抗风险能力弱。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UPS不稳定导致的断电,或因所在地区的硬件设施或电信设备故障导致的通讯不畅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业务操作人员的判断。对于一些正在汇款的电子跨行账户,无法正确判断其汇款状态,就会出现重汇、漏汇等误操作。重汇、漏汇往往是操作人员的不经意间发生的,这种小小的“误操作”却潜藏着巨大的资金隐患。如果资金汇出后没有及时发现或追回,无疑是重大过失或责任事故。如果操作人员有盗窃资金的主观故意,则利用电子跨行账户进行犯罪的防范将更加困难。 (五)跨行清算系统运行过度依赖电信部门。除卫星传输、人民银行内部局域网外,目前的网络传输,无论是普通电话线还是电信专线,都过度依赖国家电信部门的通信线路。通信设施一般没有备份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势必造成支付信息延迟、信息传递不完整。一旦发生通信故障,业务经营者将承担支付责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