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基于手机的支付方式正在走进生活的各个角落。图为北京市民直接刷手机进入地铁站。
(网络图片)
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胜利智慧农贸市场,每个摊位都装上了电子屏,扫码即可进行移动支付,还可以向平台上的商家提出意见和投诉。扫码“嘟”的一声响过后,现实与虚拟接通,这个由黑白方格组成的“时代符号”(二维码)带来的是便捷、快捷和惊喜。
新华社 张大刚 摄
芬兰小镇罗瓦涅米是著名的北极旅游城市,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为了吸引游客消费,当地商家接入了支付宝服务。在这个北极小城,移动支付近两年已经非常发达,游客的消费也变得更加便捷。
在罗瓦涅米的不少商铺里,支付宝的标识都被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商家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让游客知道他们的店铺支持支付宝,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不少游客也感叹,在北极小镇看到来自中国的移动支付服务,真是太友好了。在罗瓦涅米,支付宝已经成为商户的标配。
更有意思的是,在一家哈士奇雪橇探险乐园,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哈士奇身上还挂上了支付宝的广告语,带着广告语在雪地里奔跑的哈士奇十分可爱。中国游客调侃说,欧洲人太拼了,不肯跟中国游客做生意。如今,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能用手机支付,这已经成为中国游客来到芬兰罗瓦涅米后最重要的感受。
许康平 摄(人民视觉)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以出国旅游的方式与家人共度春节假期。对于世界各地而言,中国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消费需求,也带来了以移动互联网、电子钱包为基础的“中国式支付”。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银行卡、信用卡等国外支付方式通过广东等沿海地区传入中国;如今,微信红包、支付宝等“中国式支付”正引领全球消费支付潮流。这一“进一出”,既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深化,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综合实力今非昔比。
1 行业地位迅速提升
以色列信用卡公司首席执行官多隆·萨皮尔表示:“中国旅游业的大幅增长让我们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与支付宝结盟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将增加以色列企业的客户数量,并让他们进入新市场。”
2018年1月底,支付宝宣布进入以色列,正式将移动支付服务带入中东。未来,以色列知名航空公司、珠宝店、免税连锁店等都将能够使用支付宝支付。这成为“中国式支付”海外扩张的又一最新举措。
长期以来,中国在支付领域一直处于“跟风”模式。1949年的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餐厅就餐时发现自己没有钱包,只好打电话让妻子带现金到餐厅结账。他随即萌生了设计一张既能证明身份又具备支付功能的卡片的想法,并创办了大来卡,无现金支付方式由此诞生。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上流行的支付工具信用卡也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1979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首次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东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从此进入中国内地。1986年6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发行长城信用卡,不仅填补了我国金融史上的一项空白,而且标志着中国传统“交钱交货”支付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此,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支票、银行汇票、汇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逐渐取代现金而普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网络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第三方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近4年来增长近20倍;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15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这家独立支付服务运营商在其年度《全球支付报告》中预测,到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增长11%,位居全球电子商务市场首位。中国区总经理陈国山表示:“中国再次引领全球新潮流,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渴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借记卡等传统支付方式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而电子钱包、银行转账等方式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如今,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线下商户门店中,“中国式支付”的范围几乎可以覆盖餐饮、商超、便利店、主题公园、休闲等各类吃喝玩乐消费场景。
2. 根植于中国的经济活力
其实,二维码支付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韩国、日本是最早使用二维码支付的国家。那么,二维码支付为何能成为“中国式支付”的标志,并走向世界呢?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货币是信用货币,其对应的支付方式也必须有强大的信用支撑。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前列,民众消费活力和市场规模非常大。二维码等移动支付方式借着电子商务的东风,率先在中国快速发展,在迅速扩大用户规模的同时,实现了行业信用积累,从而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式支付”,进而大步走向世界成功逆袭。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师万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式支付”的兴盛和在海外的蔓延,与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化、金融监管的及时落实、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归根结底,“中国式支付”在海外的成长,根源还是中国经济的活力。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我国外贸水平不断提升,商品种类、贸易结构、出口金额、结算规则等方面都对全球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式支付’走出去的经济基础。其次,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中国企业的不断‘走出去’,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和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为‘中国式支付’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货币结算基础。最后,我国过去在金融、通讯基础设施方面落后于国外,因此上一代电子支付如银行卡、信用卡、POS机等都是从国外流向国内。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并开始领先海外。”万哲说。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监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忽视。例如,为促进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底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并公布了多项具体要求。例如,在准入资质方面,新规明确规定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条码支付服务时,应当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证;在防范信用卡套现方面,新规要求所有使用同一身份证件在同一收单机构办理的小微商户,信用卡条码支付收款日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在交易额上已经超越互联网支付,成为零售支付的重要支撑。这与近年来跨境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频繁有关。作为金融开放的重要一环,我国监管层面未来需要进一步参与支付行业的国际治理。
三、有利于深化经贸互动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仍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仅有10%的人拥有信用卡,需要贷款的人仅有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东盟国家总人口超过6.8亿,其中3.6亿人至今无法获得基本银行服务。可见,“中国式支付”的海外拓展目前更多依赖中国商户带动海外交易,未来在服务本土消费者方面仍有巨大潜力,任重道远。
比如印度是电影大国,全家一起看电影是印度人重要的娱乐方式。长期以来,印度人看电影的习惯是先到电影院,现场选择电影和放映时间,排队买票,然后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进场。后来,蚂蚁金服建议印度相关公司拓展在线购买电影票的功能。对方一度认为这行不通,认为印度人更喜欢在电影院排队临时买票,享受惊喜感。但蚂蚁金服坚持认为,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便利和时间会越来越稀缺。后来的事实证明,来自中国的在线支付模式在印度推行一个月内,1/6的电影票都是通过线上销售的。
2017年,世界经济复苏好于预期,国际市场需求回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去年前三季度,全球70个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过9%,贸易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7.7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14.2%。这意味着,在世界贸易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式支付”也将有更大的运用空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支付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甚至超过了很多发达经济体。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科技、金融、创新和自身经济发展阶段为基础,这也有助于其他国家接受‘中国式支付’的引入。”万哲说。
万哲进一步指出,未来“中国式支付”在全球的普及,也将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大有裨益,有利于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金融科技和消费文化的发展,同时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进步。
万哲建议,“中国式支付”若想在国际上走得更远,一方面要取得平衡,重视其他交易伙伴对安全隐患的担忧,坚持以民营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其自然地发展;另一方面,支付企业也应注重社会责任,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市场秩序更加成熟完善。(记者 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