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杨女士到宁波银行某支行查询自己的账户流水。杨女士告诉工作人员,自己从上周开始就频繁收到银行卡扣款的短信,每次金额都不大,在50元到300元不等,她怀疑自己的银行卡可能被盗刷了。
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查看账户扣款明细,发现对方均为互联网科技公司,判断可能是网购或游戏充值。杨女士闻言连连摇头:疫情期间,这部手机是给她13岁的孩子在家上网课用的,虽然孩子下课后会上网娱乐,但从未透露过账户密码,怎么会被扣款呢?
于是工作人员让杨女士查看孩子经常使用的软件,果然在某软件里找到了这些交易记录。经询问,原来孩子是被“免费游戏道具”的广告吸引,主动扫码的。殊不知,不法分子扫码后利用杨女士开通的“免密码支付”功能,完成了多次恶意扣款。杨女士恍然大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更改了某支付平台的设置,关闭了免密码支付功能。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免密码支付也因其方便快捷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一旦遭遇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免密码支付很容易为不法犯罪打开方便之门。那么如何防范网上支付风险,保障账户资金安全呢?宁波银行给您支招:
提示一:不要点击、扫描或输入陌生链接上的二维码。网购时一定要确认是否是正规渠道,不要轻易授权“免密码支付”等功能,防范支付风险。
提示2:设置密码时不要大意,要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习惯。尽量避免所有平台使用同一个密码,不建议多个平台使用同一个密码,也不要设置生日、手机号等简单的数字组合作为密码。
提示3:免密码支付需要实名支付,设置限额是关键。支付工具需要实名认证,防止手机丢失后被恶意破解密码;设置消费限额,如每月限额或单次支付限额,并开启银行卡短信提醒功能,方便及时发现资金账户变化。
宁波银保监局温馨提醒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高警惕,注意保障自身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养成良好的支付习惯,为自己的钱包多加一层安全保障。
记者 许文燕
通讯员:杨静 董艳娜 张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