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CAR-T 细胞疗法成功出海,中国创新药赴美前景仍未知

2024-06-18
来源:网络整理

实习记者 李克文

谢欣 编辑

当地时间2月28日,在延迟3个月的审查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强生和传奇生物的BCMA CAR-T药物的上市申请。这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的国产CAR-T细胞疗法,也是继百济神州的之后,第二个成功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创新药。

同样是在2月份,信达生物的PD-1药物辛迪利单抗几乎全票被FDA肿瘤咨询委员会否决,短期内在美国上市基本无希望。

利与弊之间,中国创新药走出去美国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批准背后

是一种针对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 的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 (CAR-T) 疗法,它使用嵌合抗原受体 (CAR) 转基因修改患者自身的 T 细胞以识别和消除表达 BCMA 的细胞。

BCMA主要表达于恶性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晚期B细胞及浆细胞表面,的CAR蛋白具有两个针对BCMA的单域抗体,对表达BCMA的细胞有较高的亲和力,CAR与表达BCMA的细胞结合后,可以促进T细胞活化和扩增,进而消除靶细胞。

最新数据显示,对于既往接受过四种或四种以上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表现出高达98%的总体反应率。

目前全球已有两款针对BCMA的CAR-T疗法,其中就包括-。第一种疗法由百时美施贵宝(BMS)和 Bio联合开发,于2021年3月获批上市。在-落后竞争对手一年的情况下,强生和传奇生物选择的追赶点是“在已上市产品中疗效最好”。

受到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17年6月。当时,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传奇生物公布了一项名为LCAR-B38M的治疗晚期复发或难治性(R/R)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接受LCAR-B38M治疗的35名患者全部出现反应,客观缓解率达100%,引发全场热烈讨论。

此后,强生旗下的杨森与传奇生物就赛达可仑赛达成了联合开发协议,在大中华区内,传奇生物与杨森以70:30的比例分担成本和利润;在大中华区以外,两家公司平分。此外,传奇生物当时还获得了3.5亿美元的预付款。

3月3日,传奇生物产品开发平台副总裁吴澍向界面新闻透露,赛达克宁在研发之初,对患者入选标准设定了非常高的门槛,选择的是复发且对治疗末期无效的患者。从复发且对治疗末期无效的患者入手,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逐步将适应症推进到一线。

吴树表示,传奇生物充分利用国内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方式,通过与国内研究者的合作,获得创新概念的临床验证。“当时细胞治疗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临床试验的标准远不如今天那么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严格合规推进临床试验,强生在合作尽职调查中也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吴树回忆道。

传奇生物首席科学官范小虎对界面新闻表示,斯达克伦并不跟风国外的思路,不采用传统的结构,而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使用单域抗体(也叫骆驼纳米抗体)进行设计的公司。范小虎介绍,CAR-T在确定肿瘤靶点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抗体,而传奇生物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使用纳米抗体来设计多特异性,甚至多靶点的CAR-T。

范小虎表示,2017年与强生合作时,雪松西奈就已经获得了非常成熟的数据。如今,通过在中国的探索性临床试验、中美两国的多个II期探索性研究和临床研究以及正在推进的III期临床研究,雪松西奈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数据支持。

从试验结果来看,西达环丙沙星具有明显优势。数据显示,相比之下,西达环丙沙星治疗结束时的主要终点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达到98%/83%,72%/39%的疗效十分突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超过2年,高于同类疗法8-12个月的平均水平。

从适应症上看,-的临床价值更具优势,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四种以上治疗(包括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成年患者。-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和/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成年患者。

在差异化分子设计方面,FDA批准的5种CAR-T疗法中,有4种靶向CD19。-在靶点选择上也非常具有差异化,避免了靶点拥挤。

此外,最新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雪松西奈医院的临床试验人群为69%白人/17%黑人/3%亚裔/10%其他,与美国的种族结构较为接近,因此,拥有扎实临床数据的雪松西奈医院通过FDA审核也就不足为奇了。

传奇生物的下一步

上市后,传奇生物仍需交出三个答案:商业化、产能、以及其他一线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传奇生物CEO兼CFO黄英对界面新闻表示,按照此前美国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价格区间来看,价格在40万-47万美元之间;基于疗效评价,临床试验显示-疗效优于同类上市产品,溢价幅度约为11%;考虑到支付能力,现有产品的定价在美国由商业和医疗保险同时承保。

黄英透露,传奇生物和强生已经按照区域划分了业务,在大中华区,传奇生物支付70%的费用,获得70%的利润,强生则支付剩余的30%。未来这款产品在中国获批后,传奇生物将作为主推手,在大中华区推广和销售这款产品。

在美国,传奇生物和强生将共同推进商业化,根据各自团队的差异化制定不同的策略。他表示,传奇生物在过去6到9个月内招募并组建了一支规模虽小但精干的商业化团队。这支团队主要开拓大型医院和治疗中心(类似中国的三级医院),目标是覆盖美国75%到80%的此类医疗机构。强生的团队主要覆盖社区市场,向5500名血液科和肿瘤科专家推广-。同时,强生也将组建自己的-产品团队,向大型医院和治疗中心进行推广。

对于中国临床进展,黄英表示,的临床试验在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时进行,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临床试验推进速度。最初,中国没有需要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基地,因此公司花了一段时间对厂房和生产进行改造,以达到GMP生产标准。此外,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患者入组速度也略有延迟。目前,传奇生物正积极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沟通,完成入组申报,希望早日惠及中国患者。

吴树表示,CAR-T细胞疗法整个研发和生产成本非常高,这也是影响定价策略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端来看,希望未来通过降低药费,让更多患者能买得起。目前传奇生物的研发管线中已经有通用型CAR-T平台,一方面希望技术含量更高,生产供应流程可以更简单,同时也希望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中国市场的前景,传奇生物商务发展副总裁杨冲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整个支付环境和美国市场不一样,传奇生物已经在搭建自己的商业化团队,杨森会在支付和市场准入方面给予一些支持。目前整个商业化的准备都在推进中,比如和思派健康等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在惠民宝、按疗效付费等方面也在做一些探索。

产能方面,黄英表示,以现在的临床生产能力来看,未来完全可以满足在美国商业化的需求,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CAR-T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球正在进行的CART临床试验超过600项,中国以超过357项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近50%的临床试验靶向CD19,同质化程度超过PD-(L)1。传奇生物能否复制下一个重磅产品,迎接后来者的挑战,仍需进一步的市场检验。

黄英表示,传奇生物目前在全球有三项三期临床试验,均针对一线适应症进行推进。其中,-4为针对来那度胺耐药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去年10月已在全球入组400余例患者,今年年底前或将公布数据。同时,传奇生物已在全球启动两项一线治疗方案的三期临床试验,其中-5为针对无法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去年已在全球范围内入组患者,计划入组650例患者。此外,传奇生物近日正式宣布启动第二项一线治疗方案的三期临床试验-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