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无需下载安装,不占用手机存储空间,嵌入微信,可实现传统客户端大部分功能。
2017年1月9日,微信上线小程序,这天正值发布十周年,张小龙希望小程序能够颠覆人们对手机的传统认知,就像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三观一样。
近段时间,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纷纷尝试小程序,截止6月9日,小程序上线已经整整5个月,这些试用用户的体验如何?
《媒体茶话会》采访了微信小程序团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齐慧杰、南方都市报小程序技术总监林小敏,试图探究小程序之于媒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传统媒体推出小程序或将改写两微博一端的格局
传统媒体“两微博、一端”的移动传播格局或将发生改变。
1月9日,“新华社维阅读”成为“新华体系”的最新成员,也是首个上线的新闻小程序。
用户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新华社韦阅读”,即可轻松获取新闻资讯,同时还可以发弹幕、看新闻视频、听新闻等,还可以观看新闻直播,给自己喜欢的新华社记者点赞、送鲜花。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齐慧杰告诉“媒体茶话会”:“新华社维阅读”上线5个月以来,用户数已超过90万,每天更新资讯约100条。目前,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受众年龄集中在31岁至35岁之间。
齐慧杰表示,新华社入驻微信小程序,是为了在新应用上做好前期布局,扩大新华社影响力。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读”与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在定位上有所差异,客户端更新海量新闻信息,“新华社微读”则着力打造互动功能,通过直播、记者排行榜等功能走近受众,让读者与新华社记者实时互动交流。
开发和推广成本低
相较于APP,小程序的开发和推广成本要低一个数量级。
业内人士透露,开发一款APP需要考虑后台、前端、适配不同机型等问题,成本高昂。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技术实现、产品验证,到应用市场上架、排名、刷单、付费下载、本地推广,APP背后隐藏着完整的产业链。对于不擅长或不懂技术的传统媒体来说,花几百万开发一款APP,再花几百万推广,已经成为常态。面对高昂的成本,很多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被排除在外。
开发一个相对复杂的包括交易、用户系统的小程序成本大概只要两三十万以内,开发一个简单的小程序会更加便宜,运营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微信小程序团队告诉《媒体茶话会》,小程序的特点是无需安装、轻量、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卸载。此外,基于微信的社交关系,传统媒体的小程序也能在微信内实现广泛传播,缩短信息或服务到达用户的时间,推广起来也更加容易。
“南都现在问”小程序技术总监林小敏告诉“媒体茶话会”:南都已经把小程序作为与“两微博一APP”并行的新型传播渠道。
南都仅用一周时间就开发了自己的小程序“南都问”。在运营方面,一个APP一般需要4个运营人员,而一个小程序只需要1个。林小敏说,只要规划好产品数据接口,将APP内容转移到小程序后台,不需要增加人力。
2017年第一季度,微信用户规模逼近10亿,已然形成超级生态,小程序通过去中心化(无应用商店)、离线二维码入口、无需下载安装、即用即用等规则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打破了应用原有的生态。
有分析文章认为,张小龙在追求最本真的产品理念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效率。也有人将小程序比作过去的造纸术,正如造纸术让普通人有了读书写字的能力,小程序让传统媒体、传统企业等技术“中下层”也能低成本参与到互联网创新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