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微信群成交流新宠,93.8%受访者已加入,你呢?

2024-06-23
来源:网络整理

如今,很多家庭都建立了微信群,有的家庭在微信群里互动频繁,有的家庭则默默无闻。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8%的受访者加入了家庭微信群,65.6%的受访者在家庭微信群里很活跃,66.7%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微信群能促进代际沟通。

受访者中,2000年以后出生的占1.0%,1990年以后出生的占29.7%,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50.5%,1970年以后出生的占14.5%,1960年以后出生的占4.0%。

北京大学研究生徐亚欣有两个家庭微信群,一个是她的大家庭,另一个是她和表兄弟姐妹的微信群。“我们建立大家庭微信群的时候,就讨论过给群起什么名字。一开始我们用的是‘爱心一家’,但我姑姑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普通,所以经过讨论,我们把它改成了‘徐福记’。”

庞宏胜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他还建有两个家庭微信群,一个是他30多人的大家庭群,一个是他自己和父母的群。在微信群里,庞宏胜不仅能和家人保持联系,还能了解家乡的动态。

调查显示,93.8%的受访者加入了家庭微信群,讨论家庭趣事是受访者家庭微信群的主要活动(60.4%),其他还包括:了解家庭成员近况(59.7%)、健康安全小贴士(39.4%)、抢红包(38.7%)、转发时事新闻(38.0%)、点赞投票(11.3%)等。

许亚欣说,姑姑会在家庭群里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转发各种安全提示,但她很少在群里主动发言,“还是感觉自己在很多长辈面前,比较拘谨。”

调查中,6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家庭微信群中很活跃,25.1%的受访者活跃度一般,9.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家庭微信群中不活跃。

具体在亲情群中的表现上,51.4%的受访者会询问家人近况,表达关心;45.6%的受访者会主动分享所见所闻,积极参与讨论;32.1%的受访者会普及科学知识、转发辟谣信息;29.2%的受访者会不断寻找话题活跃气氛;23.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是亲情群里的“应援王”,会随时回复群里成员的消息;15.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是“潜水员”,很少发声。

许亚欣最怕全家人在群里讨论她的个人问题,长辈们转发虚假健康信息到群里,她有时会觉得很尴尬。“如果我们这些晚辈在群里公开指出,会让长辈们很尴尬。后来,我们决定私下告诉长辈们。”

调查显示,在家庭群中最容易让受访者感到不舒服的三类信息是:八卦或虚假新闻(38.8%)、询问成绩或工作状态(38.7%)、索要投票或点赞(30.4%)。其他还包括:催婚生子(29.3%)、励志文章(28.9%)、频繁分享照片(21.4%)、公开反对其他成员的言论(14.4%)。

调查显示,66.7%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微信群能促进代际沟通,11.9%的受访者认为不能,21.5%的受访者觉得很难说。

庞宏胜说,他家的微信群里偶尔会充斥着各种团购、投票信息,但他认为,微信群总体上还是方便了家人之间的交流。“我妈以前不用表情包,后来她收集了很多我发给她的表情包,在群里用,很有意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