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场现状
1.市场前景
从2011-2019年中国移动阅读规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用户的付费意愿提升,但市场规模增速放缓,需要更多模式创新拓展市场。从2011-2019年移动用户规模可以看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呈现平缓状态,市场期待新的方式吸引更多阅读用户。(图表数据来自《艾瑞咨询:2018中国移动阅读白皮书》)
2. 类似产品
从排名和独立设备数可以看出,网易五谷阅读在排行榜中排名相对较低,月独立设备数也相对较少。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网易五谷阅读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既有较早进入市场的手机阅读软件,如主打网络小说、出版图文资源的掌阅、QQ阅读、书奇小说等,也有主打出版图书的微信阅读等。(排名数据来自,月独立设备数来自艾瑞数据)
2.竞争产品分析
1.产品定位
两者的区别可以从和目标中看出
网易五谷阅读试图通过头部读者的引导和推荐,打造多层次的深度移动阅读社区,满足不同阅读爱好者的用户需求;通过按时间付费的模式,为深度阅读和浅度阅读用户分别提供不同的适用模式。
微信读书希望借助微信的流量优势以及微信用户的关系链,打造社交阅读社区。
2. 时长对比
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市场中,网易无购阅读依然占据着比较小众的地位,其下载量和月独立设备数远不及微信阅读,排名也较低。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微信阅读2015年8月上线,网易我牛阅读2017年2月上线,因此微信阅读早一年半进入市场,占据了市场和用户,网易我牛阅读很难吸引到用户;二是微信阅读有腾讯背景,定位为社交阅读社区,因此在原有的微信关系链上,微信阅读相较我牛阅读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就蜗牛书屋目前的用户量来看,其仍需在用户迁移、扩大知名度、加大产品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以扩大阅读人群、提升付费用户量。(排行榜数据来自 ,APP下载数据来自酷传网,月独立设备数来自艾瑞数据)
3.用户分析
从用户年龄占比、用户性别占比、使用区域排名前10的城市三项数据可以看出:1、两款软件的用户年龄分布相差不大,以80后、81后为主力;2、两款软件的性别占比不同,微信男性用户更多,占比达到60%,比女性用户多20%;蜗牛读书用户中女性用户更多,占比达到54%,比男性用户多9%;3、软件用户最多的10个省份中,有7个省份重合。
未来,蜗牛阅读应继续发挥优质深度阅读社区优势,提升读者影响力,增加用户粘性,在保持女性用户优势的同时,增加男性用户数量,并在更多城市加大宣传力度,占领更多用户市场。(对比数据来自艾瑞数据)
4. 产品型号
从它们功能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各自的产品结构,不难发现在功能方面各自都有着不足之处。除了“I”与“Desk”的相似之处外,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网易五谷阅读以“引领阅读”和“分类阅读”为核心,试图通过首页KOL领袖的影响力,培养粉丝的阅读爱好和从KOL获取图书信息的习惯,同时通过排行榜、分类等方式将图书信息传递给用户。
微信读书讲的是“发现”和“点子”,在这个模式下,用户的主要信息来源于微信好友,在形成阅读习惯之前,自然就有一个阅读社群存在,也就是微信关系链。无论是阅读时长排行、好友阅读,还是好友动态,无疑是在加强微信好友的互动,强化社群的建设,但也相应地牺牲了一定的隐私。
这两款软件的知识“付费”模式也不同
微信读书的模式比较传统,有免费图书和付费图书,付费图书在购买前有试读机会,减少了用户购买无用图书的可能性。微信读书的通用货币是图书币,可以通过充值购买,也可以通过阅读时长兑换。
网易蜗牛阅读的模式比较新颖,不注重书的价格,而是注重阅读量。每天有1小时的免费阅读时间。蜗牛阅读的通用货币是蜗牛贝壳,可以通过充值购买,也可以通过时间兑换。阅读一本书其实就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把每天给的一小时阅读量用完,第二天再继续阅读,也可以购买时间,有多种购买方式;第二种是用蜗牛贝壳购买这本书,那么这本书就属于你了,你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意阅读。
两款软件都为用户提供了自由阅读的可能,但蜗牛阅读的模式针对深度用户和正在养成阅读习惯的用户,提供了更适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强了用户黏性。
4.产品优化
基于以上比较分析,我认为产品优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功能上:
蜗牛读书可以引入有声读物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
其次,我觉得在用户选书方面还可以做更多的优化,除了推荐读者、推荐人和分类榜单之外,还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阅读数据进行推荐。
第三,我们为每本书提供用户评分服务,保证用户能够选择到优质的图书。
2、资源方面,图书馆资源需要丰富。丰富的图书资源也是吸引用户、增加用户粘性的关键因素。
3.模式
虽然引入了新颖的领读人模式,但仍有大量用户没有受到领读人的影响,用户评论显示领读人的指导参差不齐,因此应引入更明确、更详细的选择和筛选标准,提高领读人的质量,为更多用户成为领读人提供可能性。
目前蜗牛阅读的主要功能还是在线上,但为了未来扩大影响力,可以与各地图书馆等线下用户密集的区域达成合作,努力扩大用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