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8月28日微信读书APP悄然上线至今,已经过去了快半年的时间,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产品,在最初似乎并没有收获太多的好评,甚至还因为好友阅读排名功能引来了不少争议。
如今,半年过去了,我以一个普通爱书人的身份再次体验微信读书,也想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毕竟微信读书不是微信,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如果你只是基于对微信的“期待”去评价微信读书,我个人觉得是没有意义的。
电子书产品其实已经存在了很久,在这个并不算新鲜的领域,微信阅读的竞争对手有很多,有基于精美排版的多看阅读,有基于优质书评的豆瓣阅读,还有不少基于丰富图书资源的产品。腾讯本身也曾有过类似的产品QQ阅读,所以腾讯一定充分考虑过微信阅读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有的模式上增加社交属性。因此,微信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微信+阅读,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属性。
我们先来看看微信读书的,就是“微信读书——让读书不再孤独”,这是微信读书的核心价值,也是腾讯开发微信读书的主要原因。
把基于微信形成的社交关系融入到阅读中,看看能不能发生有趣的化学反应。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发展之前,读书会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活动。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分享读书的心得和想法。虽然我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活动,但我一直很羡慕这样的生活。
如今的微信读书就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读书会,你可以看到身边的朋友最近在看什么书,他们的评价,然后你就可以发现跟你有相似阅读品味的朋友,然后你就可以跟他们有更深层次的互动,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微信读书是怎么做的设计:
细节决定成败。微信读书的诸多细节大大提升了我对它的好感度。这些细节有的是为了鼓励分享,有的是为了鼓励阅读,有的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整个UI以白色为主色调,简洁干净,符合设计规范。(我用的是客户端)
一本书的总页数不会一次性全部显示出来,而是随着你阅读而逐渐展开。这样,当你阅读一本很厚的书时,你不会被总页数吓到。
每读完一本书都会有一个小互动,相当于给自己点赞。
优美段落、句子分享、阅读排行榜。
字体和字体大小可以自定义。
加载动画是一本书,有趣。
如果您在某一周排名第一,您将单独出现在朋友的发现页面上。
书店只是静静地待在书架的右上角,不打扰用户,给用户专注的阅读体验。用户不必每天被大量的新书吸引,而可以真正专注于阅读本身。
看到有人说应该把书店放在标签栏里,这样会更方便。
不过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确实可能引导用户更方便地购买更多书籍,但我认为这会破坏用户体验,如果用户花更多时间寻找和购买书籍,那么阅读时间就会相应减少。
事实上,使用微信读书,用户基本不需要花时间去书店找书。
比如我通常会直接去我敬佩的朋友的书架前看看他们的书架上有没有我感兴趣的书,然后把它们加到自己的书架上,因为这些书都是别人精心挑选出来的,我只要放心的看就可以了。
产品
虽然刚开始可读的书不多,但现在数量也慢慢赶上了,我觉得有了腾讯的资源,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书的数量问题。
充分利用社交属性,例如喜欢好友的图书排行榜、浏览好友的书架、查看好友的想法、了解好友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对这些书的评价等等。
运营推广
一个新产品想要吸引用户、存活下来,推广非常重要,微信读书在推广上一直比较低调,都是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进行推广。
过年有红包送,中了三十多元书币,就是这么简单暴力。
最近新上线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就是用读书时间兑换书币,每周最多可以兑换十个书币,就跟游戏里增加玩家日常活跃度的日常任务一样,也是这么简单粗暴。
有些书有买一送一活动,可以借书交友,提升社交属性。(提示:如果在微信群里送书,所有人都可以收到你的书,不只是两人)
通过这些活动,基本可以满足很多人的购书需求,普通用户也不会因为买书要花钱而放弃体验。当然,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促销活动会持续多久,但我们可以知道,微信读书确实是一款值得你体验的好产品。
在微信聊天界面回复数字9即可获得可用的.0激活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