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北京华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其中一项业务为:哔哩哔哩视频排名优化提升,和哔哩哔哩下拉词优化。
哔哩哔哩短视频排名优化,就是您发布的视频,在哔哩哔哩有排名,只要有排名,都可以进行优化到前3名。下拉词就是通过哔哩哔哩搜索时,能够让用户看到您的品牌名或者联系方式,也就是行业的热点搜索词,提升曝光度。您可以进入我们的公司官网或者联系商户经理微信ysfsyt1
B站视频排名提升【哔站业务-欢迎光临-请进】B站优化短视频排名B站 停更潮引发热议,UP 主纷纷发声,平台问题浮出水面
近期,B站再次成为争议焦点。
事件起因是“女人真奇怪”、“靠脸吃饭的徐大王”、“LKs”等几位百万粉丝的UP主以及一些中层UP主宣布停更。此举被部分网友解读为B站UP主大规模撤离。随后,“B站停更”成为热搜。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此举或与哔哩哔哩降低UP主收入分成有关时,数名被“点名”的UP主相继发声,主旨为“停播主要系个人原因,与平台无关”。
短短几天,风向不断变化,不久后,就有UP主站出来指出B站对老UP主并不友好,UP主“某路人”更是直接列举了B站的七宗罪,包括“提拔老人淘汰新人”、“恶性竞争”、“内部员工不作为”等B站内部存在的问题。
就这样,一个“停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外界开始重新审视哔哩哔哩的UP主生态。近年来,哔哩哔哩为了破圈动作频频,自研剧集综艺、抢占长视频内容、推出Story Mode模式、试图在短视频市场分一杯羹,这些都是大手笔投入,但在破圈过程中,亏损却越来越大,外界对哔哩哔哩的怀疑也越来越强烈。
优质UP主产出的内容是哔哩哔哩赖以生存的优势,这也是所谓UP主“断更新风潮”被外界热议的原因。
本文试图澄清三个问题:这股“停更风潮”真的发生了吗?B站和UP主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UP主的商业化目前进展如何?
深燃问询了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UP主,他们目前的状态都不一样。有的还在按照原来的节奏更新;有的确实降低了更新频率,比如一个月更新到三个月;有的确实选择了停更,有的是因为自身原因,比如精力有限,还有的是因为经营不善,团队在半年前就已经解散了。
但提到这股“停更新风潮”,大家相对统一的反应是:自己并没有感受到,身边的同事也没有人明确加入到这股“停更新风潮”。
回忆起这次“停更风潮”,不少UP主和业内人士都觉得,有些言论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很多人都是无意中陷入了这股“悬挂风潮”。
比如被点名的几大UP主中,“LKs”是哔哩哔哩粉丝超300万的UP主,也是2022年百大UP主之一。事件发酵后,作为当事人之一,他第一时间发文称自己被枪杀、停播与经济状况无关,并强调今年收入不亚于之前。登上“停播风潮”封面的顶级UP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则感到“莫名其妙”,发博回应称,“我在视频里已经说清楚了,个人原因与哔哩哔哩无关,就像是我开启了停播风潮一样。”
另一位发声的UP主是“图灵的猫”。他先是说自己是兼职UP主,每月更新,停不停更新都无所谓。随后他表示自己认识的全职团队处境很惨,入不敷出,并指出短视频对哔哩哔哩的社区生态很危险。随后,UP主“一位路人”再次站出来,直指哔哩哔哩的“七大罪状”,直指哔哩哔哩内部管理问题,但他也表示自己并没有参与这次“停更新”,只是自己已经停更新很久了,才被卷入这次话题。
被点名的百万粉丝UP主中,没有一人明确表示与停更事件有直接关系,“(这次停更)感觉更像是引领潮流,其实并不存在。”LKs进一步回应沈然,称自己觉得这更像是舆论跟进。
其次,从原因和时间来看,暂停更新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接近哔哩哔哩的业内人士Mario认为,外界广泛讨论的哔哩哔哩修改激励规则,导致UP主收入大幅缩水,从而引发停更风潮的说法很难解释。“顶级UP主的收入只有很小一部分来自佣金,这次提到停更的,很多都是顶级UP主。”
深燃与多位UP主交流,他们也表示,顶级UP主甚至部分中级UP主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商业单,平台流量占比很少,甚至只有10%左右。
而对于受分成影响较大的中级UP主停更事件,Mario认为,“规则调整从去年就开始了,就算UP主以停更的方式抗议,那也应该在当时发生,而不是现在。”
UP主萌儿有5年创作经验,粉丝约1万。她告诉深燃,大部分UP主并没有真正停更,“大家还在,只是更新频率变低了,或者选择短暂休息。”她已经好几个月没更新了,她的很多UP主朋友也是一样。
综合上述人士的分享,无论是UP主本人,还是其身边的同事,亦或是其关注的UP主,都没有感受到出现了所谓的“停更风潮”。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随着B站激励规则的改变,部分UP主的收入减少,也确实降低了他们的更新频率,甚至有UP主离开。
去年B站调整了UP主的激励方式,但并未明确公布,梦儿查看近期收益时才发现激励明显减少了。
梦儿举了一个例子,每天的视频播放量收入就大大减少了,“我昨天新增了7000个播放量,以前几千个播放量能折合几分钱、几毛钱,但现在每天的收入为0。”这种细微的变化平时不容易察觉,但算了一年之后,梦儿发现自己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以上。
此前,UP主“不吃辣椒的猫酱”公开表示调整后的总收入比之前下降了30%以上,创作了几百个视频,总收入却不足3000元。不少UP主也公开表示自己的收入减少了一半,甚至有人称收入减少了80%。
钱少了,UP主们的积极性自然就低了,用梦儿的话说,赚的那点钱根本不够她花时间拍视频,还不如现在就把本职工作做好。
UP主,赚钱为何这么难?
B站与UP主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一开始UP主纯粹是出于热爱。2018年,B站推出创作激励计划,给UP主真金白银。两者有过一段蜜月期。有从业者公开表示,最高峰时,差不多300个播放量就能给UP主赚1块钱,这也吸引了大批创作者蜂拥而至。根据B站财报,从2017年Q4到2020年Q4,B站月活跃UP主数量从23万增长至190万。
现在部分UP主对哔哩哔哩的抱怨主要集中在赚钱越来越难、社区氛围发生变化等方面。梦儿坦言,是在哔哩哔哩调整激励规则后,他们才选择降低更新频率。
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因为B站想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去年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喊着降本增效的口号,哔哩哔哩也不例外,并定下了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但事实是,哔哩哔哩的亏损额不断扩大,2021年哔哩哔哩净亏损68.09亿元,2022年这一数字为75.08亿元,同比增长10.26%。
营业成本增加是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2022年,哔哩哔哩营业成本为180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收入分成成本同比增长17.9%至91亿元,这是直播和广告业务给予UP主的激励/分成。“说白了,创意激励只是平台付钱,变成了净成本,在商业上是不可持续的”,Mario说。
B站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为何UP主赚钱却越来越难?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活跃UP主数量不断增加,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是B站注重短视频平台的商业效率,也在扶持短视频,在吸引大量短视频UP主的同时,原有中长视频UP主的利润也被瓜分。
据了解,激励计划的权重与播放量、连续播放三遍、完播率等指标相关。有用户反应,哔哩哔哩上的热门视频往往以标题党、视觉冲击力强的低质量短视频为主。一位UP主也公开表示,制作周期长的UP主在制作周期短、传播力强的短视频制作公司面前,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作为创作者,梦儿有些愤怒。她认为,有些活动明明有利于短视频创作,中长视频活动的回报却越来越少。“作品质量好,但播放量却不一定高,谁还愿意花时间做中长视频?”
劣币驱逐良币,B站并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
3月10日,有媒体透露,哔哩哔哩正考虑取消首页展示的播放数据,以“用户消费时长”取而代之。相关改动的前端和后端均已开发完毕,但具体上线时间尚未确定。Mario认为,这一举措无疑将更利于优质中长视频。
“显示‘播放量’对B站的短视频、直播、边缘视频来说还好,但换成‘用户时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可以抵得上100个一分钟的内容(当然完播率也要考虑),是品质导向。”接近B站的业内人士KrKr向深燃解释,这是平台发布消息,看外界的反馈。
但能否落实,大家都觉得有难度。
“改为‘用户使用时长’,相当于改变了原有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底层指标,对用户影响很大。很多老用户可能觉得哔哩哔哩变了,所以官方目前是试探性地放出这个消息。”Mario说。孟儿也不乐观,“哔哩哔哩要做综合视频平台,短视频是必然,这次改版真的会利好中长视频吗?”
我们要做好Story Mode,但也要保护好中长视频,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目前B站还没有答案。
梦儿透露,近一两个月来,哔哩哔哩推出了全方位激励计划,目的在于刺激UP主的投稿频率。她认为,这个活动对于刚加入的UP主来说会有效,因为有自我推广的性质,对号入座很有利,但她不会这么做,因为“不赚钱”。
Bilibili如何留住UP主?
即便没有停服的趋势,UP主的维护也是B站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财报显示,2022年Q1,B站平均月活跃UP主380万,Q2降至360万,Q3、Q4回升至380万。要想留住他们,B站必须给UP主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但现实是,目前UP主的商业变现手段有限。
据了解,UP主的变现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激励分成(包括目标挑战、广告任务)、商业订单(烟花平台卖商品、橱窗展示)、直播带货(卖商品、打赏)、收费计划(用户用B币给UP主收费,但B站会拿走大部分)。
多位UP主告诉深燃,分成和广告单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于头部和部分中端UP主来说,广告单占了大部分,而大部分中端和尾端UP主则更多依赖分成。
随着哔哩哔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UP主的分成收入在减少。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告诉深燃,“分成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从来都不是很重要,收入太基础了。”UP主“兔头师姐张铁根”也公开表示,“平台流量分成只占UP主收入的10%。”
获取商业订单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受近两年大环境影响,广告主花钱也愈发谨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万粉丝UP主表示,“其实过去UP主的广告报价比较高,但大潮退却后,很多报价没有明确的ROI,广告主就不买了。”UP主“齐小点”也发文称,今年一季度的商业咨询量明显下滑,各家公司追求ROI,更倾向于效果导向,很多中长视频UP主对这样的商业市场不太适应。
低性价比让广告主对B站UP主的热情进一步降低。拥有近70万粉丝的UP主“茶茶酱”公开透露,同样10万元,在其他平台找博主能拿到近百万的播放量,但这个价格在B站找的博主只能拿到几十万的播放量。一位接近品牌的业内人士也向深燃承认了这一数据,“相比其他平台,B站流量很贵。”
与此同时,业务单也进一步集中在少数头部UP主身上。“兔头师姐张铁根”写道,“中国内地50多万的UP主,每人只接1万元左右的业务单,而且不稳定,有时候一个月接两单,有时候几个月都接不到单。”
直播打赏也遭遇困境。入局较晚的B站在直播打赏上花了不少心思,为了吸引新主播,B站开出了比其他平台更高的分成,但未能留住大量人手。目前B站上表现出色的直播还仅限于二次元主播,这主要是因为B站年轻用户对直播消费意愿不强,用户规模和直播氛围没有太大优势。UP主“白小僧”去年4月公开披露,B站头部主播一周的礼物打赏收入大概在几十万,而虎牙、斗鱼能达到百万,相差10倍。“耗时长,性价比不高”是多数UP主对直播的评价。
直播电商是B站近两年发力的领域,既能产出电商内容,也能为UP主带来收益,但不同UP主对于这一变现方式的热情存在很大差异。
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有货源、有淘宝店铺的UP主虽然卖货卖得起劲,但和其他平台的UP主没什么区别。没有货源的UP主虽然B站风格很浓,但把卖货当成附加福利,不会对商品做过多的讲解,导致部分内容型UP主的直播收益并不高。
不少UP主告诉深燃,自己目前对直播的热情并不高,甚至有人认为“加入哔哩哔哩是因为这里自由、氛围好,不想露脸,但直播间里什么人都有,跟其他平台没什么区别。”相比直播,他们更愿意靠创作内容养活自己。
在 Mario 看来,直播其实对 UP 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有另一套技能才能变现。但其实对于很多 UP 主或者内容平台来说,最好的状态是让创作者专注于内容本身,持续产出好内容。变现应该是一个自动的事情,就像广告一样自动适配。
看来B站创造了不少的变现手段,但对于大部分UP主来说,商业化依然困难重重,不止一位UP主表达过类似的感叹。
不管“停更风潮”是真是假,如何让UP主赚到钱、留下来,是B站仍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题图及附图来自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梦儿、马里奥、可可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