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北京华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其中一项业务为:哔哩哔哩视频排名优化提升,和哔哩哔哩下拉词优化。
哔哩哔哩短视频排名优化,就是您发布的视频,在哔哩哔哩有排名,只要有排名,都可以进行优化到前3名。下拉词就是通过哔哩哔哩搜索时,能够让用户看到您的品牌名或者联系方式,也就是行业的热点搜索词,提升曝光度。您可以进入我们的公司官网或者联系商户经理微信ysfsyt1
B站视频SEO【哔站业务-合作愉快-请进】哔哩哔哩下拉词排名百万粉丝级 UP 主揭秘:激励计划与负面反馈的关系
不过他也提到,部分UP主朋友认为,激励计划只和基于播放量的正反馈有关,而负反馈只和视频是否频繁推送到首页有关。“也就是说,它(负反馈)不会直接影响你的收入,但会通过不推送到首页来影响视频播放量,从而间接影响你的收入。”
这一推论得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万粉丝UP主的认同。该UP主告诉《财经E法》,在反复对比了上千条视频推送的数据后,他认为激励方案的权重大致为播放量-三连胜(投币、点赞、收藏)-完成率,权重依次递减。“一般来说,播放量应该占30%左右,“三连胜”占30%左右,如果点赞和投币量特别高,还会有额外奖励。创意激励本身的收益与差评无关。”
此外,该UP主认为,哔哩哔哩之所以没有公布创作激励的具体算法,关键原因在于一旦公布,UP主可以对具体算法公式进行“灵活调整”。 “你想想看,如果白纸黑字写好了,就很难改了,没有哪个视频网站会这么做。”
“或许,根本没有固定的计算比例。”该UP主最后总结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在“树大师”看来,话题简单、理论取向较多的视频更能获得创作激励。因为这类作品会引发大量讨论,评论、弹幕、播放量都会大幅提升,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也都会带来更多流量。
收入减少的另一部分则来自于赏金计划。不过UP主们在这方面的感受并不一致,大部分受访UP主认为通过该计划获得的收入普遍高于创新激励计划,而也有少部分UP主认为创新激励计划的收入依然最高。
根据悬赏计划,一旦同意接受悬赏任务,UP主的收益将按照广告的曝光量计算;电商任务的收益则按照广告的实际佣金计算。一个视频可以配置5个悬赏任务,但用户在视频页面只会看到其中一个广告。
如果你以个人身份报名,B站收取的管理费是50%;如果你通过第三方机构(MCN)报名,管理费是40%。
对于游戏、生活、彩妆等高流量领域的UP主来说,这部分收入相当可观,一般占到B站收入的60%到70%。
3.收入下降了多少?
受访的UP主均指出,近期创作激励收入大幅下降。一位自称是生活圈老UP主的微博用户在交流群中表示:“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前述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明确表示,“我有20多个使用哔哩哔哩的朋友(即UP主),他们以及他们认识的所有UP主——保守估计至少有几百人——近期创作激励收入都大幅下降。”
近期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B站收入的讨论似乎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那么,收入下降了多少?
“树爷”称,2022年3月之前,他发布一条播放量10万的视频,最高能得到1600元的创作奖励,但现在估计这个数字下降了80%左右。
另一位UP主在微博群里表示,按照同类型视频,以播放量、“三连冠”、完播率等标准来对比,一部播放量10万左右的作品,以前能拿到300到350元左右的奖励,现在只有七八十元。
“瓦岗村李负责人”称,根据“传言”和多数主播的认知,此前哔哩哔哩的创作激励收入在每千次播放3元左右,但近期部分视频领域的收入已降至每千次播放0.6元左右。
当然,除了播放量,创作激励收入还与三连播数、完播率等指标有关。但全体UP主都明确表示,即便剔除其他变量,这部分收入大幅下滑(降幅在50%-80%不等)是“不争的事实”。
在创作激励收入减少的同时,UP主“购买流量”的开支却在增加,从另一个方面蚕食着UP主的收入。
2021年5月,B站官方发布了《创作推广升级公告》,表示系统会根据目前流量推广竞价情况进行价格调整,同时优化算法、升级功能。
按照多位UP主的共同说法,公告中提到的“流量推广竞价”,其实是有B站代理分销商支持的。
《财经E法》联系到了流量分销商“火烧云数据”,其声称自己是哔哩哔哩的“核心代理商”,可以利用哔哩哔哩的起飞计划(一款旨在提升流量、快速涨粉的工具产品),根据UP主的需求进行定向投放。对方还称,起飞计划已经交给“我们这样的代理商”来运营,一旦分销商提供的套餐被选中,就会根据UP主的需求,匹配专门的招商经理,制定投放方案。
“我们的交付经理都经过了哔哩哔哩的培训和审核,”对方表示。但当《财经E法》试图要求出示“培训证书”时,对方说:“我们没有这个证书。”
据接近哔哩哔哩的人士透露,2021年的数据显示,哔哩哔哩70%的流量被分发给了中小型UP主和新UP主。
但现实中,很多UP主还是有购买流量的需求。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视频播放量太低,可以向哔哩哔哩购买流量。”“师傅”说。他表示,过去几年哔哩哔哩的用户和流量都在增加,但现在哔哩哔哩“已经快到天花板了”,因此官方会调整流量分配。比如鬼畜、搞笑区的UP主一般不接广告,“流量可以随意给”;但知识、生活区等“广告重度用户”的流量,就需要购买。
据“大师”介绍,这个政策涉及的范围很广:即便是顶级UP主,虽然拥有较多的接广告机会,但为了维持广告报价,也需要购买流量;更别提那些急需流量的中级UP主了。
以大型广告网站知识区为例,有效观看价格在0.3元左右,10万观看加上推广费用就需要3万元,这个价格对于大部分中级UP主来说过于昂贵。
“B站要赚钱,所以限制流量,UP主的积极性就比较低,只能去B站买流量。”“大师”这样解释流量生意的逻辑链。
那么,UP主如何发现自己被“限制”了呢?
“大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2021年9月之前,他的视频平均播放量为14.3万,粉丝数逐步提升至7万;9月开始,平均播放量降至1.7万,粉丝数“基本增长了0%。
这期间,《大师》视频一分钟留存率维持在65%-70%,完播率从40%提升到50%。他的感受是,“你的内容更好了,观众更喜欢,好像能看到你内容的人越来越少了。”
师父对这一变化感到很疑惑,直到2021年12月,他才以为自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2021年8月,他收到了哔哩哔哩“独家首发计划”的邀请,根据计划,加入后UP主可以选择是否在哔哩哔哩首发视频(24小时内不能在其他平台发布),哔哩哔哩将提供流量和激励补贴。
“如果不是首发,数据再好也火不起来”,“师父”说。他之前也选择不专发首发视频,但2021年12月之后,他又尝试了几次,发现只要选择专发首发,流量就恢复正常了。“一开始16-17万(播放量),最后差不多4万,跟之前基本持平。”
前述游戏区UP主也有同样的感受,他选择独占的视频播放量基本和以前持平,一旦不选择独占,播放量就立刻“减半”。
截至发稿时,B站尚未对UP主购买流量的反馈做出评论。
4.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
除了创作激励、悬赏计划带来的收入,UP主还有哪些其他收入来源?以B站平台直播为例,打赏主播的方式有“金瓜子”和“银瓜子”两种。不过“银瓜子”只能用来提升热度和排名,真正能产生实际收入的“金瓜子”需要通过人民币充值获得,兑换比率为6000:6,即“1块钱能等值1000颗金瓜子”。
主播在收到“金瓜子”时,如果是独立主播,要按照20%至40%的劳务报酬税率纳税;如果是签约主播,则最低要按照3%,最高要按照45%纳税。另外,哔哩哔哩官方抽成是税后收入的50%。
另一部分收入,即“充值计划”,是观众给主播的打赏,B站官方会从这笔钱中抽取30%的佣金;另外,如果用户使用iOS端完成充值,苹果还会再抽取30%。
此外,UP主的一大收入来源就是“接业务单”。
据“瓦岗村李大师”介绍,商业订单收入占他拍视频总收入的60%,他接的“广告单,只要成功,金额高到四五千元,低到两三千元。”这里的“商业订单”,是指UP主不通过哔哩哔哩寻找广告代理机会,而是自己接或者和MCN机构签约。
另一位拥有30万粉丝、不愿透露姓名的UP主则表示,商业单收入“占到他每月总收入的70%左右”。
前述拥有百万粉丝的主播明确表示,商业订单“是我绝对的主要收入来源,至少占90%以上”。
据资深UP主透露,粉丝越多,他们就越依赖这笔收入。由于价格由甲方(即品牌方)决定,所以一般是固定的,“只要能拿到手,一般就不会停。”
据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粉丝数10万至50万的中级UP主年收入在5万至10万元,相比之下,粉丝数超过200万的172名顶级UP主年收入均在100万元以上,粉丝数50万至100万的895名UP主收入也在10万至50万元之间,收入水平明显呈“金字塔”结构。问题也随之而来——大UP主拿单“手软”,小UP主难以被客户“赏识”,中级UP主则处于“有单但单选你,而不是你选别人”的尴尬境地,这部分收入并不稳定。
一般来说,一个20万左右粉丝的UP主,之前每个月税后收入在3000到10000元左右,但近期收入在1000到7000元左右(这个数据可能会因为视频专区、每条视频的点赞和金币数量、业务接单频率等因素而波动)。对于更多粉丝数在20万以下的UP主,收入会更少。
“瓦岗村李团长”介绍了目前MCN机构与中级主播的合作模式:签约MCN机构后,机构每隔几天就会告知UP主最新广告单的大致内容和要求(包括需要哪个区的UP主),如果UP主有意向,可以告知MCN方愿意接单,并给出自己的报价。
“但每单签约的UP主不止我一个,可能要跟五六个,甚至十几二十个人竞争”,“瓦岗村村长坑爹李”说,“甲方要选择谁来做单,说白了就是僧多粥少。”
此外,按照行业惯例,每成功接单一次,MCN机构的利润分成在30%左右。
“瓦岗村团长李总”称,自己签约的MCN“还算靠谱”,因为有一定粉丝基础,但业内多数MCN机构对中小UP主并不友好。
“瓦岗村长坑李”称,面对广大中小UP主,相当一部分MCN机构“拉你进来之后,不会给你任何支持,甚至不会给你任何业务单——相反,他们希望UP主能帮助他们拿到业务单”。
另一位美妆领域的小UP主也有类似经历。她指出,没有议价能力的UP主一旦与MCN机构签约,就失去了与他人开展商业活动的机会。“就算有其他广告主直接找上你,想跟你合作,你也要通知MCN,让他们抽成。”
“瓦岗村长坑里”说,MCN机构与这些中小UP主签订的合同一般都很模糊:“合同上会写明会尽力扶持主播,但绝不会写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扶持你;会写明会尽力给你介绍业务单,但这是一个非常玄学的概念——因为MCN不会让你和甲方见面,你怎么知道他们有没有尽力介绍你?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甲方。”
缺乏议价能力是中小UP主的“命脉”,随着其他收入的减少,流量与收入的困境愈发明显。
“还是那句老话,80/20法则,20%的主播吸引了80%的流量和收益,甚至更高;”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UP主说:“最上面的主播总是享受最好的,中下层的主播总是紧紧地抱住不放。”
5. 内容生态系统走向何方?
美东时间3月3日,哔哩哔哩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哔哩哔哩2021财年总营收为193.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2%;净亏损为68.09亿元,2020年同期为30.54亿元,同比增长逾120%;2021年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67.89亿元,2020年同期为30.12亿元,同比增长125%。
营业成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维度。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哔哩哔哩营业成本为46.8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62%。作为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季度收入分成成本为24.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这主要得益于哔哩哔哩向直播主和内容创作者支付的收入分成增加,以及随着移动游戏和增值服务的拓展,向发行渠道支付的费用增加。
此外,为实现增长,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哔哩哔哩在推广应用和品牌渠道,也就是买量方面持续投入。财报显示,哔哩哔哩第四季度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增长73%至17.616亿元。全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58亿元,同比增长66%。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哔哩哔哩首席财务官范鑫表示,2022年,哔哩哔哩有信心在保持健康用户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单月活跃用户货币化率、控制运营费用,实现全年非GAAP(调整后净利润)营业亏损率同比收窄,中期目标是2024年实现非GAAP盈亏平衡。
易观市场渠道行业高级分析师马诗聪认为,像哔哩哔哩这样减少创作激励收入,和近期中概股走势、平台营收压力加大息息相关。她指出,创作激励本质上是内容成本,而对于平台而言,这部分成本占比较大。受以上因素影响,近期市场对视频平台的预期有所缩水,加之长短视频平台竞争压力加大,也有控制成本的需要。
马世聪认为,包括哔哩哔哩在内的视频平台在早期都设立了相关激励计划,以刺激PUGC内容的经济产出;而此次的调整,也意在调整过去部分原创性不高、内容质量不高的营销号也能获得激励的局面。所谓“优中选优”,让真正好的内容获得平等的利益。
“其实这也体现出整个内容创作生态比以前更加成熟了。”马世聪认为,“针对这样的变化,创作者也需要考虑如何跟上市场的步伐,在创作的重点或者方向上做出调整。”
同一个视频,在不同的平台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哔哩哔哩的用户可能比较年轻,而西瓜视频或抖音的用户可能比较成熟。”马世聪指出。
马世聪建议UP主注重内容的精细化运营,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创作、数据管理工具,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不断调试;在平台间制作差异化的内容,以达到用较低成本扩大不同平台收入的目标。
“树爷”也认为,对于全职UP主,特别是中小UP主来说,各平台的创作激励或是插播广告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创作。
“从创作专注度上来说,如果你是一个非商业性质的UP主,那么就应该不断培育粉丝圈,将自己的知识或兴趣变现,获得粉丝的支持和打赏,类似直播的收入,这样才能支持自己的创作。”“树爷”说。
“师父”表示,不建议做专职UP主,“竞争很激烈,很难脱颖而出”。
马世聪认为,视频平台的护城河确实存在,“这是因为整个视频行业的流量红利在消退,用户规模的增速也在放缓。”
马世聪总结称,对于视频平台而言,所谓的“护城河”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其内容之上的。未来,创作激励作为鼓励优质内容生产的方式仍将存在,也会是视频平台大力投入的方向之一。但另一方面,其标准也会随着市场随时调整,“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对于创作者而言,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创作经验,需要观察市场变化。
接近哔哩哔哩的人士向《财经》透露,哔哩哔哩正在调整创作激励计划:引入了多种新的考核指标,包括播放渠道、用户转化验证等。同时,不同指标的权重也做了一定调整,以实际展现的激励效益为准。目前,创作激励计划处于调整试运行阶段,调整完成后会有正式公告,时间“预计在4月底或5月初”。
该人士透露,截至2021年,已有超过130万UP主在哔哩哔哩通过创作获得收入,超过55.7万UP主加入了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