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视频排名提升【哔站业务-合作服务-请进】B站短视频SEOB站 成学习网站,知识类视频渐增,学生:资源全还免费

佚名
2024-07-12
来源:网络整理

微信截图_20240712002158.jpg


我们是北京华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其中一项业务为:哔哩哔哩视频排名优化提升,和哔哩哔哩下拉词优化。


哔哩哔哩短视频排名优化,就是您发布的视频,在哔哩哔哩有排名,只要有排名,都可以进行优化到前3名。下拉词就是通过哔哩哔哩搜索时,能够让用户看到您的品牌名或者联系方式,也就是行业的热点搜索词,提升曝光度。您可以进入我们的公司官网或者联系商户经理微信ysfsyt1

B站视频排名提升【哔站业务-合作服务-请进】B站短视频SEOB站 成学习网站,知识类视频渐增,学生:资源全还免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 | 科技快报,作者 | 柠檬,编辑 | 一叶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学习网站。”

就读中医药大学大三的周子慧熟练地打开哔哩哔哩,展示自己收藏的全部内容。作为一名中医系的学生,她的收藏大多与国学有关。“因为学校要求的毕业标准不是当好医生的标准,我想当好医生,所以要学的东西更多,不只是专业课,还有其他中国哲学等等。”

“不只是我,我的同学也越来越喜欢上哔哩哔哩找学习资源了。我们专业需要的资源比较小众,哔哩哔哩上的内容很全,基本都能找到。最重要的是没有广告,而且免费。”

2019年以来,B站上知识类视频越来越多。据B站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常识类学习内容观看用户量突破5000万,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学习类直播观看人数超过4600万人次,互动评论累计超过3000万条。

2020年疫情为线上学习火上浇油,清华、北大、复旦等多所知名高校纷纷加入“B站不停学”专题,通过直播形式开展授课,直播间无门槛。除了本校学生,大批网友涌入直播间,戏称“上过清华的课,所以我是清华人”。看来免费上课又有了新场景。

不仅大学课堂走进哔哩哔哩,越来越多的名师签约加盟,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因授课风格幽默诙谐,意外走红。入驻哔哩哔哩后,他在哔哩签名中表示:别叫我爷爷,我也要在哔哩哔哩做年轻人。

2020年6月,面对日益增多的知识类学习内容,B站转身,整合相关内容,正式上线知识分区,成功推进“出圈”计划,似乎希望从娱乐网站转型为知识平台。

今年6月,哔哩哔哩董事长陈睿在12周年演讲中提到,过去一年,哔哩哔哩增长最快的五个内容类别分别是社科人文、情感、动物世界、美食、科普。其中,科普内容数量增长最快,达到1994%。目前,常识类内容占哔哩哔哩总视频播放量的45%。过去一年,有1.13亿用户在哔哩哔哩上学习,这个数字是中国大学生人数的3倍多。

但在数据的背后,作为用户,你真正能在知识领域学到多少呢?

“B站确实有很多学习资料,但如果自我认知不强,还是很容易被其他娱乐类视频分散注意力。”工作之余一直用B站备考CPA的小王说,每次打开这些视频,他都觉得自己在学习,即使很快被娱乐类视频分散了注意力,他也能安慰自己,“虽然最后还是玩手机,但至少可以安慰自己,学到了东西。”

作为一个依然以娱乐为主旋律的青少年社区,B站的知识区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观众不是来学习的

“收藏起来吧”、“看过就好,做过就好”早已成为广大用户的流行梗,在知识类视频中也频繁出现。

“我的收藏只是摆样子。”小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身材焦虑似乎是每个女生都会有的问题,她也不例外。“我看过所有关于优美芭蕾、马甲线的教程,收藏里也有,但有什么用呢?最多坚持一个星期就放弃了,太累了。”

在小白眼中,B站的知识板块不能说完全是摆设,但想要真正学到东西,还是需要一定的自知之明。小白很直白地告诉《科技日报》,B站的娱乐类视频是她在B站学习的最大困扰。“每次想在B站学习,基本都是看娱乐类视频,诱惑太大,真正想学的内容总是被收藏夹里积灰。”

她说:“在哔哩哔哩学习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如果没有人监督,自律性差的人很难从视频中学到任何东西。大多数人只是看了就忘了自己学到了多少,但自己喜欢的课程反正都已经满了。要么有人监督你,要么你必须有非常坚强的意志。比如,我在哔哩哔哩找课程资源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我对考证的渴望非常强烈,所以我能够专心听课。经过一年的全职准备,我顺利拿到了证书。”

作为以二次元起家的二次元社区,哔哩哔哩若想突破天花板,必须“破圈”,在保留二次元板块的同时引入更多类型的内容,以扩大目标用户群体。但无论如何转型,“年轻人”这个标签始终是它的核心。

作为年轻人喜爱的社区,表情包一直是流量的代名词。从鬼畜到洗脑歌曲,有“表情包”的地方就有流量,知识圈也是如此。

最火科普UP主吴宪小亮,其B站播放量最高的是《网络热门生物识别》,播放量超过900万。“玩梗”对他爆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借助病毒式传播,科普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只是表面功夫,真正严肃的内容很少被人记住。

在大多数观众眼中,一长串难以记住的陌生生物名称,远不如“藏狐”和“水猴”令人印象深刻。

同样,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知识类视频更多的是为了娱乐、开眼界,而不是真正的学习,人们并不介意视频内容以娱乐为主,甚至更喜欢这种类型的视频。

观众不是来学习的,UP 的主持人很清楚这一点。

UP 不是用来教学的

签约入驻B站知识区的名师们发视频目的性很强,多是为了吸引粉丝和流量,选择的内容也多是热点话题解读和网友互动,真正严肃的内容还是在付费课程里。

戴建业老师是古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哔哩哔哩拥有200万粉丝,长期以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在网络上走红。戴老师的日常发文,都是选择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袁隆平先生去世后,戴老师发布了悼念袁先生的视频,随后又发布了另一段视频,评论粉丝们写的悼词,这些都与当时的热点事件息息相关。

他制作的《诗歌天才》系列视频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互动,戴老师定期对网友投稿的诗歌进行评选和点评,这种互动性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参与,保持了粉丝的粘性和活跃度。

但他真正的领奖台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收费赛道上。

在付费课程中,实战内容会更加丰富,严肃内容占比也会更大,这是知识类UP主重要的变现渠道之一,也是投稿视频引流的目的之一。

罗翔老师视频的选题也是如此,作为一名法律老师,他将刑法变得生动有趣,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解枯燥的法律。在他的投稿中,除去第一期官宣视频,观看量最高的是《聊聊网络喷子和键盘侠》,观看量超过1000万次。从视频介绍中可以看出,本期话题来自网友。也就是说,这个视频其实是与网友的互动。

通过脱口秀、表情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优质知识输出的门槛其实很高,顶级UP主的游刃有余源自于扎实的专业知识。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知识区UP主来说,自身能力还达不到那个水平,无法兼顾娱乐性和视频质量,为了有足够多的流量,他们会优先选择那些可能更多人感兴趣的视频题材,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换句话说,他们可能不是根据知识来选择主题,而是根据主题来选择知识。

知识圈UP主游山先生在自己的视频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表示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圈UP主,可能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花光了自己三十年的积累,属于收入不够支付支出的状况。

B站上有一句话,生活版的UP主没生活,知识版的UP主知识很少。很多UP主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评论和流量,而不是视频内容是否有“干货”。

很多中小UP主在自己无法吸引用户关注时,会通过“搞事情”或者“秀技能”的方式吸引用户关注。还有很多UP主会关注热点话题、评论热点新闻来吸引流量。比如,目前知识区排行榜前十的视频,就与当下奥运热点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普及或者分析热点事件,不如说是为了吸引更多粉丝,从而实现流量变现。

有些知识区的UP主甚至知识量很差,但流量却很丰富。

泛娱乐化氛围的知识区是个伪命题

观众不是来学的,UP主也不是来教的,其实对于B站来说,知识区或许是一个伪命题。

从哔哩哔哩的用户群体来看,大部分用户都是年轻人。据十二周年演讲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哔哩哔哩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23亿,其中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超过86%。中国一半的年轻人都在使用哔哩哔哩。

作为年轻人社区,B站娱乐氛围一直很浓厚,“娱乐至死”并非只是一句玩笑话。

相比有深度、严肃的内容,观众显然更喜欢看肤浅、没有思想的娱乐性内容,只要视频有笑料、有梗,就能引流,甚至不需要关心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严肃内容的娱乐性不强,内容相对枯燥,受众范围有限,难以引起“路人”的关注。如果严肃内容无法吸引足够的流量支撑知识变现,就会迫使UP主主动追求娱乐性内容,从而吸引流量进行变现。毕竟“用爱发电”的UP主并不多,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他们很难继续产出相关内容。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叫做劣币驱逐良币,如果单纯依靠观众的选择,知识领域只会越来越娱乐化,真正的知识内容会逐渐被赶走。

从宏观角度看,哔哩哔哩从娱乐为主的平台转型为知识为主的平台,的确是一步好棋。相比于单纯的娱乐,“学习”无疑更符合当下社会所崇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哔哩哔哩在布局方面已经开始行动,有意识地进行内容引导,​​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提供优质内容,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用户并未转化。

在大多数用户心目中,娱乐依然是首要目的。

比如曾经在人们眼中遥不可及的中科院,入驻哔哩哔哩后也迅速适应,改名为“二次元中科院物理所”。视频内容也非常“接地气”,很少有枯燥的理论和科普,大部分都是大众更感兴趣的娱乐内容。如果对比实操内容和简单的演示视频,就能明显看到播放量的巨大差异。

现在的知识区更像是一个披着知识外衣的娱乐区,而最接近知识的部分是需要付费的“教室”。

这种付费模式的目标人群是真正想要学习的人,在这个版块,视频内容也具有更多的实用信息,不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创作的,相对而言,这类视频能学到的内容比普通视频更多、更有针对性。

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在于“付费”会筛掉那些有学习意识的用户。这意味着,如果想让B站成为真正的学习平台,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内容,还需要培养用户的习惯。

在泛娱乐氛围中建立真正的知识区还需要时间,对于现在的哔哩哔哩来说,或许用户的习惯才是真正的关键。

(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