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董建桥吕蕾张聪特约记者陈宇)“朋友们,这是我的家乡蕲春,我现在做的是蕲春手工鱼丸,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发货。你们也可以关注我的直播间学做鱼丸……”
家住蕲春县漕河镇下漕社区的纪阿姨每天晚上八点二十分就会出现在直播间,推荐蕲春的当地特色菜——手工鱼丸。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播出,就吸引了近万名网友同时在线观看。
独特的手工药丸
今年58岁的纪晓红是典型的“60后”,与大多数退休妇女选择呆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不同,退休后的纪晓红在家里闲不住,想找点事情做。
正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儿子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妈妈做的鱼丸比起一般的鱼丸更香,口感更好,要不你也试试做鱼丸?”
儿子的建议立刻点燃了吉阿姨的热情。“我从小就看着我们家做鱼丸,那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吉阿姨兴奋地说,“卖鱼丸是个好主意,就算卖不出去,我们一家人也可以吃,也不会浪费。”
吉阿姨准备好工具,开始尝试做手工鱼丸。
鱼丸在蕲春并不罕见,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做鱼丸、吃鱼丸,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季大妈做的鱼丸,则是当地老百姓家最传统的手工鱼丸。
刮鱼肉、调鱼泥、反复捶打、捏成丸子……经过多道细致的手工工序,一颗颗鲜嫩的鱼丸便可端上桌。如今,这份美味的记忆,依然可以在纪阿姨的厨房里找到。
天刚亮,吉婶就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她去菜市场挑了新鲜的鳙鱼,烧开水,准备好食材,用手挤干,放到铁锅里煮熟,坐在热水前,熟练地用手捏着鱼丸,抛入锅中,等鱼丸浮到水面,一锅热气腾腾的鱼丸就可以端上来了。
为何要坚持做手工鱼丸?纪阿姨坦言:“是因为怀念以前的味道,却找不到满意的鱼丸。”原来,市面上的鱼丸淀粉味很重,有的鱼丸甚至还加了香精、色素,实在让人难以下咽。她感慨地说,童年的旧味道似乎正在逐渐消失。
纪姨充分利用蕲春“鱼米之乡”的资源优势,反复筛选、丰富鱼类品种,同时改良传统鱼丸的原料配比和成分,使淀粉含量和鱼肉比例恰到好处,在坚持保留纯手工打浆、揉丸工艺的同时,提升鱼丸的口感。
“在别人眼里,纯手工制作成本高、效率低,并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但对于纪阿姨来说,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鱼丸的原味,用好食材呈现好美食,不仅能传达出自己的生活美学,还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万象也怕巷子深
2020年11月,纪阿姨在附近的菜市场摆摊,正式出门卖自己的手工鱼丸。但开业第一天,她只卖出了几公斤鱼丸。
为了让自己的手工鱼丸被顾客接受,她不断调整鱼肉和淀粉的比例,一次次改善鱼丸的口感。对于从未摆过摊的季阿姨来说,挑担卖鱼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周围摊位的竞争让初次创业的季阿姨更加望而生畏。“买的顾客数量不确定,有时候拿出来的量不够卖,有时候一整天都没人来光顾。”
酒香不怕巷子深,季婶不懂行销,为了能及时卖完当天的鱼丸,她一边卖一边送。每当有客人来询问,她就先让他们免费尝尝,让他们自己“说话”。一天下来,送出去的鱼丸不少,从早到晚,也只能卖出七八公斤。
为了让更多人尝到自己的厨艺,季阿姨开始丰富鱼丸品种,做出不同口味的鱼丸,并根据鱼肉比例,推出15元/斤、20元/斤、25元/斤三种鱼丸,同时在摊位上安放小炉子,专门用来烹制、售卖鱼丸,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
经过不断的尝试,她做的鱼丸开始有回头客,有时甚至一天一整桶都不够卖。
过了一段时间,季大妈也发现鱼丸生意也有“旺季和淡季”。“我老家都是中秋节后才开始有人买鱼丸来煮火锅,上半年做的鱼丸基本都滞销了。”面对种种问题,季大妈开始节节败退。
这时,吉阿姨的儿子又提出了一个建议——从线下转到线上,在“云”上销售。这样不仅不用在外面风吹日晒地摆摊,还能根据订单量和销量进行生产。
2021年春节后,纪小红注册成立了蕲春县纪大娘鱼丸店,连厨房都装修好了。
抱着尝试的心态,纪晓红创立了“纪阿姨”手工鱼丸品牌,并通过抖音直播平台在线推广自己的鱼丸。没想到,纪阿姨做的鱼丸很快就得到了全国各地顾客的一致好评。纪阿姨更加自信,更加坚定了做好鱼丸的决心。
“前期儿子就跟我说要拍视频涨人气,于是我就把鱼丸的制作过程和‘秘诀’拍成视频,坚持每天发。”季阿姨笑着说,“拍的时候婆婆就帮我拍,我自己学剪辑、学音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婆婆也很开心,她成了我的专业摄影师,身体也好了很多!”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便宜,而是崇尚健康、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三个价位的鱼丸中,最贵的那个品种最受欢迎。一般市面上的鱼丸每斤才卖10元,但吉阿姨做的25元一斤的手工鱼丸却更受欢迎。
网红鱼丸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
有人问吉姨,为什么她做的鱼丸里不放肥肉和鱼骨?吉姨回答说,只有纯鱼肉做成的鱼丸才最美味。不管别人怎么卖相好,她都坚持只用油、盐、葱、姜等8种天然调料做鱼丸,而且从不卖隔夜的鱼丸。
虽然是退休妇女,但纪阿姨性格积极向上、时尚前卫,她做的鱼丸主要针对注重生活品质、追求“少而精”理念的消费者。“回想创业的初衷,就是想吃到真正好吃的鱼丸,分享给跟我有同样需求的人。”纪阿姨说。
2021年3月,第一位线上客户出现了,一位来自深圳的蕲春人,在后台给季阿姨发私信,“我要2斤鱼丸,好久没尝到家乡的味道了,我的地址是……”
纪阿姨介绍,买过她产品的网友不断复购,视频评论区的好评也给了新顾客“试水”的勇气。随后源源不断的订单让首次近距离接触网卖的她尝到了甜头,做出的鱼丸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网红鱼丸”。
2022年12月,“吉大娘”商标核准发证,在儿子的支持下,她开始尝试抖音直播。“我记得开播仅10天,就有近8000名粉丝,同时有100多人在线观看直播,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吉阿姨回忆,刚开始不管拍视频还是直播,她都是说方言,为了让抖音把自己的直播推到更多地区和观众,她每天直播前都坚持练拼音、学说普通话。
“我喜欢这种每天学习一点点、有进步的感觉,虽然我们老了,但是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吉阿姨乐观地说。
短短几个月,“吉大娘鱼丸”抖音账号粉丝已近10万,从60后到90后都有。直播间同时在线观看人数峰值曾达6000余人,私域流量池粉丝数也突破1万。据悉,除了国内各省市,还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外的订单,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道美食。
鱼丸在网上走红后,去年退休的丈夫也加入到了季阿姨的生意中,每天帮她采购食材、调配食材、送快递。短短半年时间,季阿姨的鱼丸已成为网上热销产品,每天能卖出三四十斤鱼丸,每月收入近两万元。
如今,计阿姨拥有了不少“回头客”,他们与蕲春手工鱼丸结下了深厚的羁绊。“很多顾客都从线上走到了线下,特地来蕲春光顾。”因为自己的产品,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相互吸引的朋友,对计阿姨来说,也是意外的收获。
“做菜,要凭良心去做。”回想起创业初衷,吉阿姨说,“在别人眼里,纯手工制作成本高、效率低,并不是很‘划算’的事情,但在我看来,我只想用心做好每一粒鱼丸。”
“以后我会尝试根据顾客的需求,做出‘定制化’鱼丸,让他们回忆起小时候的味道。”纪阿姨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