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孩子玩手机成常态,家长应如何应对?

2024-07-16
来源:网络整理

每逢寒假,孩子们就会追着父母要手机玩。

一位朋友抱怨道:“前几天我带孩子回妈妈家,坐了没几分钟,孩子就眼巴巴地从我口袋里掏出手机来玩。

“如果我不给他钱,他就会呜咽。有时我忙,没时间照顾他,他就会立即躲在角落里拿着手机玩起来。”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很多家庭中发生。

有些孩子会缠着大人问:“我能玩一会儿手机吗?”

有些孩子会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我在度假,玩一会儿手机有什么不可以的!”

面对这一问题,家长的不同反应将导致不同的结果。

01.

第一类家长:无法信任孩子的自我意识,直接拒绝。

这类家长知道,孩子所谓的“玩一会儿”,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玩手机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

最后,在大人的提醒下,孩子盯着屏幕,头也不抬,快速地点了点头。

这是最令人担忧的情况。

因此,一提到孩子玩手机,这些家长就慌了,要求也很高:

“你还好意思不看期末成绩就玩游戏?”

“寒假期间别想碰手机!”

或者直接拔掉网线,把手机或平板电脑藏起来。

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父母很容易与孩子陷入拉锯战。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禁果效应”——越是禁忌的东西,人们就越想得到它。

我们越禁止,孩子对手机的渴望就越强烈。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不能玩手机而与父母发生更激烈的矛盾,最后表现出父母担心的那样:

他沉迷于手机,甚至会在你背后偷偷玩手机。

不仅如此,孩子的内心也常常对父母充满着抗拒和不满,与我们渐渐疏远。

02.

第二种父母,不太舍得抛弃自己的孩子,所以就不管他们了。

您是一位常常感到内疚的父母吗?

例如:

因为孩子想玩游戏,你就很严厉地批评、拒绝他。

事后,你觉得假期里玩一玩也没什么坏处,于是你开始自我批评,认为你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反思自己的坏脾气。

然后你就会想方设法的补偿孩子,甚至第二天让孩子长时间玩手机。

父母过度的内疚感容易导致的第一个行为就是,难以对孩子说不,违背了育儿原则,不得不向孩子屈服。

如果你没有有意识地放弃管教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很难对孩子说“不”。

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为了最害怕“伤害”孩子感情的父亲或母亲。

的确,任何一个被拒绝的孩子,都会难免会感到失望、伤心、愤怒,甚至委屈得哭出来。

但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学会处理被拒绝的失望情绪。

记得有一位妈妈说过:“在我孩子的心目中,我就是坏人,因为我总是控制着他,而他的父亲和祖父母总是满足他的要求。”

其实,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些当“坏人”的时刻。

孩子比你想象的要懂事得多。他们之所以会对你的拒绝反应过度,是因为父母往往只会冷冷地说“不”,没有体谅他们的感受,也没有给出任何合理、有理有据的解释。这就是孩子不接受你的原因。

小孩手机上瘾医院可以治疗吗_小孩有手机瘾怎么办_小孩手机成瘾

有时候,孩子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就能感到宽慰。

只要我们足够冷静、足够坚定,我们就没必要因为拒绝孩子而感到内疚。

03.

第三种父母:做一个冷静的父母,为孩子设定界限。

在前两者之间,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冷静、温柔但坚定”的父母。

我们必须了解,在网络时代,社交媒体是儿童世界的一部分,是社交的工具,是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

我们需要警惕的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孩子对电子设备的过度沉迷,我们既不能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孩子接触手机,也不能任由孩子深陷其中。

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和孩子设定界限,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孩子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互动方式,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好手机这个工具,让孩子既能“拿起”又能“放下”。

以下是给您的两条建议:

首先,制定三条规则,并与孩子讨论使用手机的规则。

对于手机问题,家长要做的不是管控,而是学会“管”手机。

控制和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居高临下的控制、干涉和要求;后者是用孩子也同意的规则来管理孩子。

这些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让他们享有界限内的尊重和自由。

因此,寒假期间,与其责怪孩子天天玩手机,不如互相协商,确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规则。

例如: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并应分段管理,每次不超过30分钟;

吃饭、睡觉或走路时请勿使用手机;

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把手机放在旁边……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谨慎辨别短视频内容,特别是在孩子使用手机的初期,家长应帮助孩子甄别内容,对常用的APP设置青少年模式,或者干脆不下载这类APP。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毕竟不可控,如果是科普、教育等优质内容,影响还不算大,但如果是劣质内容,不仅容易形成信息茧房,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我们尽力引导孩子观看高评分电影、纪录片等优质内容,既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又能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二,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放假想玩手机,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找不到比手机更有趣的东西,现实感也很弱。

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运动和阅读,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游戏,或者带他们去公园和博物馆。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玩一会儿手机吗?”冷静的父母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对孩子说:

“你无聊吗?”

“妈妈陪你玩一会儿好吗?”

孩子们通常会感到他们得到了关注,并且除了手机之外还有其他选择。

预防孩子沉迷手机,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给孩子一些手机的替代品,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生活的乐趣。

临近春节,我们也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

从年前的准备,到年后的拜年,尽量找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

比如,过年前,可以带领孩子一起打扫卫生,准备年货时带着孩子,让他们和大人一起把家里布置一番,比如贴春联、福字、贴窗花、挂中国结……

这些小事可以让孩子们的生活尽可能充实。

如果孩子的童年有父母的悉心陪伴,手机自然就会退居次要地位。

因为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他们不容易被虚拟世界所吸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