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本文为辩手李牧阳应虎嗅邀请对2017年大概率事件的预测全文,在虎嗅今日头条《TMD至少有两家公司上市?虎嗅作者预测2017年大概率事件》一文中《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中,限于篇幅,我们只摘录了一小部分。
以下是我对2017年行业的一些预测,有些比较保守,有些比较大胆,仅代表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人,如有冒犯,请勿指责。
1. 小程序改变游戏规则
1、随着微信小程序的推出,移动互联网仿佛出现了新的“增长窗口”。
但人们很快发现,这波红利与前两年的人口红利不同。一时间,悲观失望情绪四起,有创业者和投资人表示,小程序不过是腾讯打工的“外挂玩具”。 “对于相对成熟的公司来说,它可能是一种新的流量获取手段,至少是一种‘防守标杆’(避免被别人捡漏),但对于早期公司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商业价值。”
2、这种情况下,小程序就成了“爆款”。
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爆款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游戏规则,和APP完全不一样。微信早已停止提供免费服务来扩张平台,靠年年烧钱、年年亏损,最后靠流量变现。它是一个平台,很难在平台上再建一个平台。但商业总有机会,当它换个赛道,当游戏规则改变的时候。这就像智能手机刚出现的时候,用PC软件的游戏规则做APP,然后都死了一样。现在把小程序当APP做的人,也是在自杀。
3、小程序可能带来整体商业逻辑的改变。
流量获取:抢占集中渠道是不行的,必须采取新的手段,分享页面、二维码、推广关键词的图文内容成为新的传播载体,群组推荐、大V推荐、针对“关键词”的事件营销、公众号关联、附近门店成为新的推广渠道。
持续流量:不再搭建“消磨时间”的黏性平台,而是更多依靠占据用户心智空间、培养特定场景的习惯。历史清单、群文活动、场景化心智捕捉、无处不在的二维码成为激活流量、维持黏性的主要手段。
盈利模式:传统广告模式日渐式微,小程序更注重基于“痛点”的“即呼即付、即呼即交易”,从而从一开始就赚钱。简单来说,我们传统的App流量获取、主动留存部分都交给了微信,而小程序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转化和变现”,成为微信宇宙的盈利漏洞。
4. 与之相反,我们将看到以下场景:
二维码将变得无处不在,就像物联网传感器一样,甚至会出现在夜总会女郎的乳沟上。
新一代创业者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再需要天使机构的输血,那些传统平台逻辑下的投资机构会逐渐失去话语权,因为创业者可能比他们赚得更多、更快。
传统的公司股权退出货币化模式或将被更快捷货币化的项目分红制度所取代。
很多低频、急需的应用会被取代,很多原来因为低频而没有火起来的玩法也会有新的机会……因此,一些被遗忘已久的中低频陌生人社交、O2O玩法,或许会有新的机会。
5、小程序商业逻辑的关键词是痛点噱头、快速传播、快捷支付,非常考验产品经理的眼光和创造力。
商人总是在变化中看到机会,但不会简单地去运用。大多数人总是拿它和过去的逻辑做比较,说“哦,这根本行不通,我只是在为微信工作。”
6、但必须指出的是,小程序生态的繁荣,还是取决于腾讯利益共享的决心,以及能否真正保持中立的裁判地位,在“让商家赚钱”与“保持张小龙永不骚扰用户的初衷”之间,有博弈,有平衡。
更重要的是,有抄袭历史的腾讯想要赢得大众的信任。坦白说,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加入微信的怀抱,并不像上架苹果商店那么让人安心。
一名开发者发现了赚钱机会,开发了一个小程序,但未获批准。几天后,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程序……
以上言论纯属YY,希望不会成为现实。
2. 内容交易持续推进
1、内容消费将进一步升级,但和人们想象的不同,这种趋势并非源于人们消费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也不是源于人们极大的求知欲望,确切的说,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交易是要取代线下生活中最常见的内容付费行为——订阅杂志、购买书籍、买票看电影电视剧。
2. 但这个趋势不是单靠常见的一次性购买或者打赏模式就能实现的,传统内容消费中,你不可能在对内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购买,也不可能在消费之后,有人以“高尚品德”给予赞赏,一般是什么样的方式呢?(这里我只能给个提示)因此,就会出现一种新的交易模式,专门为内容交易而生的“支付宝”就会出现,这个逻辑一旦落地,就会引发这个领域的繁荣。
3、传统内容交易主要通过“出版发行”环节和权威机构的信用背书进行,但在新时代,出版将日渐淡化,新的信用背书模式将不断涌现。
4、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碎片化、故事化、设计化、社交化。低调的深度内容开始流行,一方面这种内容确实有一定的深度,能讲出不同于俗套的东西,一如既往的有理有据,通过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和案例展现出专业感。但另一方面又“低调”,容易传播而非学习吸收,通俗易懂,逻辑简单,充满断言,片面追求新奇,案例往往成为戏剧化的故事,往往带有人们乐于传播的情绪化倾向,比如鸡血、优越感、敌意、共情等。未来人们可能只会在自己擅长的小众领域特别擅长,专业体系严谨。
3. 现场表演的热潮正在消退
1、直播平台太多,富人和穷人都吃不消,资源逐渐向顶层集中。更可怕的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不再像当初那么有感情、愿意付费,逐渐冷静下来。因为网红经纪公司玩弄的“一手倒钱”的数据游戏,直播平台出现了极高的流水、极低的利润,甚至面临高带宽成本的压力。最终,一些直播公司的泡沫破灭。随着“造假数据”丑闻被曝光,整个直播行业面临考验。
2、遗憾的是,直播向其他领域的拓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无论是直播电商、直播旅游,还是直播网络综艺,实际投入回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人们逐渐发现这些领域绝对不是把电视内容搬到手机上那么简单。
3、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播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媒体选项”而非“下一代平台”。新选项与下一代之间的商业空间差异绝不小。正如IM、信息流成为众多网络平台的标配功能一样,直播正在成为各网络平台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像人们对陌陌等陌生的社交平台失去兴趣一样,开始寻求新的社交娱乐方式。
4. 共享单车或引发新O2O悲剧
1、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资本加入共享单车的博弈,“千车大战”不可避免地到来。直到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城市居民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刚性”。随着这些玩家纷纷推出小程序版本,用户的品牌归属感进一步降为零。
2、一个直接明显的后果就是,各公司共享单车的日均使用量逐渐减少,利润恢复速度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快,同时,共享单车的维护和管理成本也逐渐提高,市场恶性竞争猖獗,单车被销毁、被出售、被隐藏、被喷上二维码……结果,共享单车逐渐从规模经济变成了规模不经济。
3、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可能还是会有少数平台获胜,但想象中的收购结果可能不会出现,很多企业最终的退出方式可能是死路一条。
4、如果有一天共享单车被证明是2016年最大的傻瓜游戏,所有参加过这场资本狂欢的人都应该深深记住,因为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事实将证明他们比O2O更好,14-15年的狂欢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进步。
5. 其他重要事项
1、输家的免费经济时代已经结束,微交易成为新商业趋势,每笔交易收取少量费用、做海量交易成为主流商业逻辑。
2、会有新的AR游戏受到欢迎。其实目前出现的AR平行现实游戏,大部分都是Pokémon Go的直接抄袭,但在新的一年里,很有可能会出现真正符合本土文化习惯的AR游戏。重要的是,这个游戏只是一个起点,前景是一个完全基于现实的第二世界、第二人生的入口。对于支付宝来说,AR实景红包只是一个开始,基于位置的图像识别等能力也开始陆续开发,相信下一步还会有更多有趣的玩法。
3、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麻痹自己、逃避现实”成为一种重要需求,人们需要更多的娱乐来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公。
4、消费升级的到来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很可能会出现更多像Zara这样的中低端产品,看上去高端,但品质打了折扣,其实很便宜,这会成为更多人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