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矛盾中的趋势问题是什么?
业务合规与技术架构安全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安全技术发展的五大趋势;
最后我分享三点个人看法。
安全趋势发展问题:监管与合规
首先,趋势是一个大问题。有文章指出,中国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我的理解是,普及和监管是相辅相成的。这个监管就是合规和安全。合规的核心问题是移动支付的经营主体是否值得信赖,移动支付的设备是否值得信赖。
为什么我国在移动支付兴起的过程中,金融改善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但是风险也存在呢?我们整个支付体系都存在业务违规、技术违规,合规监管就是为了消除这些隐患。
支付不同于其他互联网金融,支付是需要牌照的。
我们看合规,第一是系统性风险,一个是线上线下费率不一致,去年9月6日96项费改之后,费率基本一致,差价缩小了,这对控制双清、切码机风险非常有帮助,这是系统性风险。
第二体现在中国银联的成立,稍微晚一点,说白了从三方模式回归到四方模式,就是回归本源,是中国银联成立的核心。
我们在移动支付普惠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支付宝、微信、银联三个比较大的生态圈。
银联主要面向散户,相比支付宝、微信,银联的技术战略有些模糊,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努力升级产业链,让银联的特色更加鲜明。
我们这几年通过小额支付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了解到,支付场景也是一种软硬因素,支付工具跟场景、跟安全有关。
制度合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风控水平成为近期的重点,你的风控水平、你的资金流向、你的可追溯性、可报告性,构成了下半年整改的重点。
业务和技术安全下的合规性
从商业角度来说,实体就是商业主体,比如银行、非支付机构、清算机构;从技术角度来说,就是POS、ATM,包括PAY、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工具。实体的可信是第一要务,技术设备也必须是可信的。
商业实体必须有牌照、受监管、值得信赖,这样才能达到监管支付机构、银行或者收单机构等商业实体的目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商业清结算的模式很重要,所以纠正体系,回归四方模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底层是密码算法,密钥系统,包括现在新发展的生物识别,苹果X引入的3D人脸识别,都是最新的技术发展。
业务合规,沿江支付机构的监管合规是拿牌的经验。那么为什么要严厉打击支付机构无牌经营呢?
资金流向必须可追溯,账户必须实名化、分类管理;
开业条件须符合监管部门核准的安全技术条件。
支付机构包括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之所以受到监管,是因为该技术还未得到认可和普及,支付机构的报文规范都是监管的对象。
技术方面,在可靠的技术设备和软件基础上:
第一是交易双方的认证,双方的真实身份。当然现在的认证技术只是识别技术,并不是人。
第二是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经过测试和认证的产品至少是可靠的产品,通过纳入技术管理体系,可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下面我们从两大参与方的角度来谈谈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支付机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名制、假名开户,甚至虚构代理,这些问题非常严重,在开户、做支付业务时,涉及到洗钱、黄赌毒等问题。
第二是商户信息的操纵和造假,正规收单机构也有这种情况,有时候想做好的机构,也会被逼着陷入其中。
如果移动支付涉及到安全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安全体系、实体信任、安全技术等方面来了解它的大趋势。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五大趋势
第一,是金融机构安全技术的标准化。正如上文所说,要让你的设备值得信赖,标准化非常重要,包括制定测试认证体系和标准。现在在这个领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移动支付行业联盟已经推出了金融盾,包括生物识别认证,指纹认证也有三家机构参与。随着整个支付机构水平的提高,如果这个编制报审通过,最终落地,能够满足移动端的认证,那么移动APP的认证体系就有了基础。
标准是技术测试+安全要求和指标的体现,是对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实际考量和评价。这是整个产业链标准化,提升整体安全水平的前提和必经路径。为什么我国二维码发展相对较好?其实跟产业链水平的后向提升有关系,如果以后起来了,未来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会提升一个层次。
第二,清算机构回归四方模式,在技术层面上,将是物理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即所有收单平台都纳入其中,银联已经做到了。线上收单平台统一备案,实体可信赖。可以预见,下一步将是实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四方模式将确保互联互通的安全可控。但商户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云端和移动端优质安全产品加速输出,极大改善了金融机构移动支付应用的基础,手机银行APP在TEE环境中的植入已成为值得期待的监管要求。
云计算的核心是安全,银行肩负重任,就像一些发达国家技术非常老旧,很难像中国一样转型成高铁。我们的商业银行转型做后端服务是可行的,会带来产业链和产业基础。在移动端方面,华为的inSE、TEEI、豆加TEE、手机盾等都成为移动支付安全的基本要素。金融机构对移动支付的创新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机构的参与,合作、交流、规则、标准都应该由产业来提供。
第四,可以与行业共进共融。最近我们看到徽商银行、建行与华为在PAY、手机厂商盾牌等方面展开合作,可以感受到整个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工业制造水平在快速升级。高端化升级之后,明年中国新卖的智能手机会成为标配,千元以下的手机应该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手机银行涉及领域广泛,人民银行要求手机银行和APP必须嵌入TEE安全环境。
在合规方面,网络支付业务和支付机构的风险隐患无疑仍然存在,要杜绝收单支付机构的风险,无论是收单支付机构还是移动支付机构,其风控管理水平都必须满足监管要求。
最后,下半年移动支付、网络支付反欺诈联控会进一步推进,银行、支付机构反欺诈合作也成为趋势之一。黑市、灰市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做普惠金融,如何防控多头贷,需要大家的配合,现在要反思快贷,就会涉及到防欺诈的问题。
先说一下手机盾这个产品,除了用数字证书绑定一机一盾之外,还跟风控有关。
三个个人观点
确实今年已经推出了手机金融盾,建立风险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的机制非常重要。
第二,随着我们产业基地的供应链发生变化,PAY必须突破单一的PAY,要有一个统一的PAY。
当然,手机屏蔽也应该如此,让我们的公众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它们。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支付是什么?那就应该有PAY。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