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工资发放规定,企业与劳动者都需了解的要点

2024-07-25
来源:网络整理

劳动者参加劳动后,应当获得劳动报酬。工资支付的具体方式可以由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约定,但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时候很多人都想知道企业是怎么支付工资的。下面图片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1.企业如何发放工资?

1.工资应当以现金支付,不得以实物或者证券代替现金支付;

2、企业应直接向工人本人发放工资。如工人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也可以委托工人授权的亲属代领工资,但必须有授权委托书。

3.企业应当按时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条例_工资支付暂行规定_支付工资

企业必须按照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每月至少支付一次。按年结算工资的,应当按月预付,到期结算。对完成临时性一次性工作或者特定工作的劳动者,企业应当在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后立即支付工资。按月支付工资的,必须确定支付日期。节假日或者休息日,通过银行支付的工资不得拖欠。直接支付工资的,应当预付。对按年薪制或者按考核周期支付工资的劳动者,企业每月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标准预付工资在年度终了或者考核期末结算。

2. 雇主可以扣减雇员工资吗?

根据劳动部《临时支付规定》规定:劳动者因自身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协议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赔偿金可以从劳动者本人工资中扣除,每月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扣减劳动者工资应当遵循三项原则:第一是实际损失补偿原则;第二是证据充分原则;第三是分阶段扣减原则。证据充分原则是指用人单位不能简单以企业本身因劳动者的过错遭受损失或者可能遭受损失为由而扣减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是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证据证明因劳动者的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何种损失。用人单位应当对上述损失(损失项目)和损失数额(损失金额)两项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否则,用人单位扣减工资的行为违反法律,缺乏法律依据,应当予以撤销。

企业如何支付工资?我国工资支付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工资应当按月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劳动者,不得无故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浙江律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