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乱象丛生,监管重拳整治迫在眉睫

2024-08-04
来源:网络整理

非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给网民购物带来了便利,但也催生了新的问题,一些机构依赖客户备付金的利差牟利,一些支付机构甚至侵占客户备付金。

存储分散、混乱

保障客户准备金安全涉及公众利益,始终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随着非银行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备付金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央行数据,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余额已由2013年末的1266亿元增长至去年三季度末的4606亿元;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占非银行支付机构总收入的9.52%,占净利润的比重较高。

在利益诱惑下,一些支付机构偏离提供支付服务的主营业务,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获取利息收入,变相“套利”,甚至进行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等违法行为。

央行统计显示,目前非银行支付机构均以自己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账户13个,最多的达到70个。

“客户备付金规模巨大,存放地点分散,带来一系列风险。”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挪用的风险,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2014年12月,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暴露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户。

此外,非银行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设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一些洗钱活动利用这一便捷渠道逃避监管部门监控。

第一期将于4月17日存入

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背景下,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进行集中存管、统一纳入监管已成为大势所趋。

支付机构流水号查询_支付机构_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

按照央行的安排,各机构首笔存款准备金具体比例根据业务类型和分类评级结果综合确定。从业务类型看,存款准备金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银行卡收单机构、网络支付机构、预付卡发行和受理机构。从分类评级看,风险较高的机构存款准备金比例较高,风险较低的机构存款准备金比例较低。存款准备金数额以上季度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为依据计算,每季度进行调整。

央行支付司相关人员介绍,备付金集中缴存采取分期缴存的方式,给相关机构一个适应期,今年4月17日首期集中缴存,随后逐步提高缴存比例,未来的终极目标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办理的所有业务都能在一个账户内收付。

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相关基础设施正在快速建设中。央行正在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网联”)。未来通过该平台,非银行支付机构只需开立一个银行账户,即可办理所有客户备付金的代收代付业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助理所长杨涛认为,支付清算设施就像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在发展初期,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把全面提升质量、确保安全放在第一位,客户备付金集中托管有利于加强账户资金监控,防范资金风险。

不会影响正常网购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央行此次发布的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中缴存的客户准备金不计息,而此前准备金都是要计息的。

央行支付司相关人员解释,不收取利息是为了防止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理顺业务发展激励机制,引导其回归提供小额、快捷、便利的小额支付服务的本源。之所以分阶段实施,是为了先把政策意图放开,让非银行支付机构按照政策要求逐步调整未来业务方向、进行有效转型。

财付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东表示,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来说,利息收入其实是副产品,靠“利差”并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就是要懂市场、贴近用户和业务需求,创新场景模式,既提供支付便利,又能帮助商户提升销量等,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非银行支付是网络购物的常用工具,备付金集中交存是否会影响群众正常网络购物?央行支付司相关人士明确回应称,该政策的实施对支付机构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群众使用非银行支付产生任何直接影响,只会让群众的资金更加安全。据新华社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