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28日电 (李树政)“警察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民间的力量是无限的。”这八个写在“警民直通车—上海”微博首页开头的字,已经存在了整整十年。它能改变什么?“警民直通车”成为上海警方一张闪亮的名片;“警民团结”成为现实,“同心协力共创和平”成为市民生活的生动写照;从图文到短视频,再到直播,在科技变革的时代,警务新媒体正与时俱进。
如今,以“警民直通车—上海”为龙头的上海公安局新媒体矩阵已经形成,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18个平台开通账号350余个,在各平台发布内容总量已达20多万篇,累计阅读量超150亿次,已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新闻媒体。
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
2011年,互联网蓬勃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开通微博,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同年11月28日,“警民直通车-上海”正式上线。新上线的政媒账号“警民直通车-上海”乘势而上,目前已成为上海公安宣传的首要平台。
十年来,“警民直通车-上海”日均信息发布量由成立之初单平台十余条信息,增加到十余个平台百余条信息。“车-上海”微博、微信帖子发布量每月超过1400条,位居全市政府新媒体账号第一,推送密度、粉丝量也名列前茅。
十余年来,“警民直通车-上海”推出了大量作品,如2019年的一首禁毒MV《不染》,就因巧妙运用新媒体手法和“网络语言”表达,成功“爆红”,24小时微博阅读量突破1000万。
“警民直通车”拓展网络舆情平台,通过入驻“今日头条”“人民账号”“澎湃新闻”等18家新媒体平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法新媒体与新兴网络平台合作机制,成为政法新媒体与网络平台的重要载体,同时形成了覆盖各派出所、各类警种350余个账号的新媒体矩阵,共同打造上海公安新媒体宣传的“中央厨房”。
十年守护平安城市建设
“警民直通车”十年走过,见证了警民携手共建平安城市的每一步。
“警民直通车”十年来共发布重点工作和社会热点相关信息6万余条,如2019年发布的“高架路车辆拉链式交替通行”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被誉为“教科书式”。
舆情方面,“警民直通车·上海”按照舆情处置“三同步”要求,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权威声音、引导舆情,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十年来,共发布警情通报、辟谣信息600余条。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警民直通车-上海”充分发挥“情报、指挥、执勤、舆情保障”一体化作战体系效能,针对网上报道的“上海电视台出现疑似病例”“疾控人员在场意味着疫情防控不力”等问题,发布辟谣图文、视频20余条,还原事实真相,迅速消除恐慌,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警民直通车-上海”上线之初,就利用互联网新媒体,通过文字直播跨省救助病童“小希希”的全过程,引发全网关注。十年来,通过直通车平台获得救助的网友不下百人,截至目前,平台已发布服务信息五万余条。
十年创新融合
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警民直通车》从未停止创新与融合的步伐。
政务新媒体受众有限怎么办?答案是积极寻求警媒合作。近三年来,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联合打造的《大城市无小事》系列警务普及纪录片三部曲,在全社会形成了认同警察职业、支持公安工作的良好氛围,也让更多“周士齐、马晓亮”等明星警察在网络上走红,被公众广泛知晓。
“警民直通车”也看到了社会名人的力量,今年以来,警民直通车推出了由张文宏、于和伟、黄渤等20余人录制的“反诈骗联盟”“扫毒联盟”系列宣传短视频,全网总阅读量突破6亿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警民直通车”还致力于内容创新,以抖音平台为例,三年多来,直通车共发布3000余条短视频,收获400多万粉丝,目前短视频已成为上海市公安局新媒体、互联网主流发布媒介,占创作内容的70%以上,还诞生了《7秒变70年》《如果有电梯上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传播政务、塑造形象、连接用户的新渠道。
更多传播形式正在创新,如直播带货、微电影、歌曲MV、诗歌朗诵、沙画等。2015年以来,直通车围绕禁燃禁放烟花、交通整顿、反诈骗宣传月、建党一百周年等主题,累计策划网络直播280余场,把警察事迹带进“直播间”,用生动的人物故事,通过正向互动,凝聚人心、提升认同感。
未来,“警民直通车”将立足信息传播新高地、社会沟通主渠道、公共服务第一线,不断结合自身定位特点,探索形成公共安全新媒体运维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