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刷脸支付普及,行业是否被带跑偏?

2024-09-20
来源:网络整理

近期,微信、支付宝刷脸支付产品已大规模投入市场商用,主流媒体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支付行业已从“码本支付”时代过渡到“生物支付”时代,相信2019年刷脸支付将更加普及。

但纵观刷脸支付业务,我个人认为,当前的支付行业似乎已经被微信、支付宝这波运营浪潮“带偏”了。原因我觉得刷脸支付相对于手机扫码支付的便捷性非常有限,但支付业务本身的价值却降低了,具体如下:

首先,随着5G网络的即将到来,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器官”。承认这个前提,各种基于手机的二维码扫描支付,本身就是一种“基于生物”的支付解决方案。由于手机一直在手上,使用“脸”作为媒介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也就是没有带来实质上的便利性提升。

其次,刷脸支付必要性降低,收单机构和银行是否还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对已有的机具进行升级改造?我认为,除了支付宝和微信这两家财大气粗的公司,其他三方甚至银行其实都在观望。即便是微信和支付宝,我个人也感觉“闹得沸沸扬扬,动静不大”。目前我身边接受刷脸支付的商户,一般都是微信和支付宝的直营零售商户或者收单商户,官方界面显示刷脸支付处于“0费率”推广阶段。

第三,对于聚合支付服务商来说,我个人觉得刷脸支付的推出似乎对他们的业务产生了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部分聚合支付服务商已经从靠支付手续费生存,转变为通过支付后流量广告甚至卖流量、卖公众号来盈利。刷脸支付的普及,将进一步切断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直接联系,弱化通过消费获取特定用户流量、流量变现的场景,大幅压缩这一部分利润。对于银行来说,更难进一步抢占客户通过支付联系自己的入口,这让银行的功能“通道化”,只提供一张脸绑定一张卡或一个账户的功能。

最后,笔者认为,刷脸支付产品只是支付行业人士思维惯性的体现,本质上算不上革命性的产品创新或者体验升级。但是,辩证地分析这款产品,如果刷脸支付能够真正应用到手机无法使用的消费场景,比如体育场馆(尤其是游泳馆)、洗浴中心、中小学校园等,才是真正发挥刷脸支付优势的场景。另外,金华公交近期刷脸乘坐公交车的尝试,也是非常现实的刷脸支付应用场景。另外,生物识别最核心的应用应该还是身份识别与认证,虽然支付环节也需要身份识别与认证,但将刷脸技术应用到支付环节的身份识别,还不够“简单粗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