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方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也开始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等方式发放工资。
很多工人认为,只要不被拖欠工资就没有问题,这样还可以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很愿意接受。然而,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
劳动关系认定困难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保费用,那么工资流转将会是证明劳动者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之一。
此时,如果劳动者仅能提供公司负责人或其他工作人员使用私人微信转账的截图等证据,很可能只能证明私人之间的金融往来,或者证明劳动者与转账人之间存在劳动雇佣关系,难以充分证明劳动者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其他更有力的证据,比如证人证言来证明劳动关系,劳动关系难以确定,其他诉求能否得到支持也是未知数。
会影响后续的求职、贷款、签证等申请。
在申请贷款买房、买车,或者申请出国签证的时候,一般都需要证明自己有稳定的收入,而个人工资单就是职场人士所能提供的最有效的证明。
此外,当工人申请下一份工作时,雇主也可能要求工人提供银行工资单,以验证工人以前的工作经历。
在此情况下,如果工人长期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网络工具领取工资,在办理上述事宜时会遇到很大障碍。
工资发放时工人该怎么办?
您应该熟悉工资支付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相应的工人工资权益保护。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支付劳动者工资,也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该规定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情况等进行书面记录。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个人工资清单。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在了解以上法律的基础上,积极维护自身的工资权益。
最重要的是,劳动者应要求用人单位依法发放工资,尽量避免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方式领取工资,对于已经通过网络工具领取的工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工资清单,并注明是通过微信还是支付宝开具的,并要求加盖单位印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劳动者也应及时要求用人单位查看其工资单,检查是否有向其发放工资的记录,如果用人单位仍然违法发放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其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