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奇帆报道,7月19日,抖音发布公告称,与爱奇艺达成合作,未来将探索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和推广,此举引发业内不少讨论。
公告显示,爱奇艺将把其长视频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给抖音集团,并向抖音集团再授权使用其短视频创作功能,双方就评论、混音、连载等短视频“二次创作”形式做出具体约定,并将共同推动长视频内容知识产权的规范使用。
这看似是两家平台一次普通的版权合作,但相信将为国内视频行业各方共赢开辟新的生态格局。
根据双方合作,抖音集团旗下多个平台的用户均可对爱奇艺相关的长视频内容进行再创作。对于抖音集团的创作者来说,可以利用爱奇艺授权的版权作品获得更多的创作空间和灵感;对于长视频平台爱奇艺来说,不仅可以从抖音获得流量,还能获得版权费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短视频用户使用率达90.5%。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61.1%的网络视频用户会因为“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看到相关精彩内容”而观看新的网络视频节目。
此前,“原创”与“二次创作”的“战争”长期笼罩着长短视频平台。“二次创作”是过去几年视频领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精神层面的“二次创作”让“原创作品”得以广泛传播。但长期以来,用户上传内容的版权管理一直是所有内容平台必须面对的难题。
2021年4月,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联合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多家影视平台及众多影视公司发布保护影视版权的联合声明。该声明直指短视频行业影视剪辑内容,对未经授权的剪辑、剪切、移动、传播等行为将发起合法的维权行动。
同月,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联合70余家影视公司、行业协会、500余名艺人发布《倡议》,呼吁短视频平台合规管理版权内容,清理未经授权发布的短视频。
据媒体统计,当年6月至12月10日,腾讯在全国18家法院共起诉抖音侵犯版权168起,涉案金额近30亿元,其中涉案金额过亿元的案件有4起。
如此频繁的诉讼让不堪重负。2021年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规范细则(2021年版)》,明确规定短视频平台不得擅自对电影、电视剧、网络电视剧等视听节目及片段进行剪辑、改编。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抖音与搜狐等长视频网站达成版权合作,合作协议规定,抖音平台和用户只能对这些5分钟以内的视频进行剪辑、编辑或改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抖音与爱奇艺的合作,不仅是内容提供商在版权保护道路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更意味着一条新的“共赢”之路正在铺就,长短视频合作共赢已成为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