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刷脸入住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近日,有消息称,上海、杭州等地酒店开始调整入住政策,不再要求客人“强制刷脸”。
走访中我们发现,在北京,希尔顿欢朋酒店、全季酒店、汉庭酒店、北京瑞吉酒店、北京金隅喜来登大酒店等酒店均不再要求通过人脸识别办理入住。
酒店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公安部门下达了不再要求客人刷脸入住的命令,因为很多用户反映,他们的个人肖像权和隐私权受到了侵犯。”
在酒店刷脸入住系统的背后,各类提供刷脸设备、平台系统的公司,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商业产业链。
政策调整也会影响企业的利益,作为“刷脸识别”业务中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提供者,支付宝或将受到影响,近期闲鱼平台上出现大量售卖支付宝人脸识别设备的信息……
“设备已被拆除。”
在北京,新浪科技走访的华住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包括四季酒店、汉庭酒店、桔子水晶酒店、美居酒店、亚朵酒店等,目前均已取消强制“刷脸”入住。
此外,希尔顿欢朋酒店、北京瑞吉酒店、北京金隅喜来登大酒店等多家酒店分店也已取消强制“刷脸”入住。
若忘记携带身份证,可到前台扫描公安机关提供的二维码,提交的信息验证通过后即可入住。
酒店工作人员称,“这个政策是前不久才刚刚实施的,我们的设备已经被拆除了。”
在一些酒店,虽然前台仍可见到带有摄像头的面部验证机,但客人入住时不再需要进行面部验证。
除北京外,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地也相继取消了酒店入住强制“人脸识别”要求。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评论称,“人脸识别办理酒店入住从来没有被写入法律,也没有成为部门规章,全国酒店业也从来没有任何明确的相关规定,总体来说只是各地的照搬。”
因此,在打破这一惯例方面,地方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另一位法律专家表示:“人脸识别只是核实客人身份的手段之一,并非必要手段。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若要采集人脸信息,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取得单独同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告知旅客处理方式、完成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等。”
但有意思的是,既然酒店入住“人脸识别”从未被纳入法律,也并非入住的必要手段,为何酒店入住“人脸识别”却长期受到如此热捧,甚至让人产生其“不可或缺”的错觉?
大量廉价支付宝人脸识别设备上线闲鱼
事实上,早在2017年,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就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酒店行业,推出了利用人脸识别的酒店入住、支付等新方式。
其中,飞猪与支付宝联合推出的“未来酒店”,以及腾讯联合艺龙、住者等产业合作伙伴推出的“微信生态酒店”(原微信未来酒店)最具代表性。
2017年8月,飞猪未来酒店发布的数据显示,其运营的酒店数量已突破2万家,日服务间夜量达10万间。
2019年11月,微信酒店及景区行业运营团队透露的一则消息显示,当时全国90%的酒店都已接入微信生态。
在两大巨头的推动下,在大多数一二线城市,“酒店入住需刷脸”已经成为每家酒店的必做事项。
如今,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政策,禁止“强制人脸识别”,曾经在酒店业广泛流行的人脸识别入住方式或将走向终结。
目前,以欧岛、众安、华视、沃图、蓝色妖姬、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一批酒店人脸识别终端设备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此外,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平台公司也将受到影响。
一位刷脸支付设备代理商向新浪科技透露,在推动刷脸支付进入酒店行业时,支付宝曾推出大量商户激励政策,并自主研发刷脸支付设备“蜻蜓”,投入超过30亿元补贴推动刷脸设备布局。
在支付宝官网上,仍有大量针对酒店业的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在推广。但随着酒店业人脸识别强制取消,这些业务也将受到影响。
新浪科技发现,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上,目前充斥着大量支付宝“蜻蜓”刷脸设备的二手交易信息,此前售价在1000至2000元的刷脸设备,大多以200元至500元的价格转售,转售价格甚至低至1折。
有回收商家甚至透露,由于部分“蜻蜓”刷脸设备系统简陋,只能运行初始系统软件,因此目前在二手市场上十分冷门,回收价格低至50元/台。
专家:AGI 正在增加通过人脸识别泄露隐私的风险
上述刷脸支付业内人士表示,“刷脸入住方式首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科技’的入住体验,此外还能为酒店增加入住销量、节省人力成本。通过引导用户刷脸进一步获取用户信息,将其转化为酒店会员,也能在后续的消费环节与酒店产生更多互动,产生更多价值。”
但在这个过程中,当用户同意刷脸支付时,也意味着授权并同意商家的一些潜在广告或其他服务推荐,这其实就是默许第三方使用信息或个人隐私,但这些默许的机构往往不会被酒店公开或告知。
“因此,也可能滋生越来越多的数据滥用和个人隐私泄露。”
近两年,随着新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换脸、AI语音窃取等技术正迅速成为新型诈骗手段。
据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瑞来智慧提供的一组数据,2020年至2022年我国共发生5起AI诈骗案件,2023年全国多地至少发生16起AI诈骗案件,可以预见2024年此类案件数量仍将持续增长。
“如果酒店可以随意采集面部数据,一旦采集到的数据不慎泄露,潜在的威胁将是巨大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委会委员、和君咨询合伙人黄琳在接受新浪科技的交流中直言,“可以说AGI的发展加速了这种风险。”
事实上,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国家网信办去年8月发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也明确规定,除非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
此外,即将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
在黄林看来,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是遵循最少使用、自愿参与、最小存储的原则”。
取消酒店人脸识别入住要求,不仅是对个人隐私保护重视的体现,也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优化调整,“体现了在公共安全、商业利益和个人权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