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消息: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6月26日到期),第四批79家支付机构将迎来第二次牌照换发。
第四批支付机构初步发放牌照95张,占全部支付牌照(271张)的35%,是发放牌照数量最多的一批。
2017年6月26日,第四批支付机构首次续牌时,有9家支付机构未续牌,且由于近年来取消合并浪潮,最终淘汰16家,仅有79家进入支付机构。第二轮更新。
预付卡仍占主导地位
这次预付卡续费依然是重头戏。 79家支付机构中,52家机构具备预付卡发卡受理资质,其中43家为纯预付卡机构。
第一次续展后及本次续展前,上海大千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陕西邮政西邮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御嘉支付有限公司等3家纯预付卡机构已被注销。
近年来支付牌照更新中,预付卡机构被取消的比例很高。移动支付网近日发布的《十年动荡——中国第三方支付牌照研究报告(2011-2021)》显示,被取消的50家支付机构中,包含预付卡资质的有45家;纯预付卡资质机构有42家,占全部取消支付机构的84%。
受税制改革、准备金集中缴存、合规成本增加以及移动支付冲击等因素影响,预付卡业务模式逐渐缺乏强有力的收入支撑。
近日,上市公司中百集团清算解散旗下持牌预付卡机构供销中百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支付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供销中百支付牌照类型单一,已多次增加。该项目尚未获得批准。供销中百支付成立时预设的盈利模式已不再成立,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经股东提议,现拟同意解散清算。
如果预付卡不能增加项目,就无法实现预设的盈利模式,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这也揭示了众多预付卡机构的困境。预计本次续费的43家纯预付卡机构中,未续费的机构可能较多。
收购多个主要参与者
本次更新的银行卡收单机构共有9家,其中包括多家主要银行卡收单机构。
这9家公司分别是卡友支付、嘉联支付、穗兴支付、中付支付、国通兴易、上海申信(仅限上海)、恒信通(仅限北京)、禾隆通(仅限北京)、易联支付(仅限山西)。
收单是支付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此次续约之前,各大经纪人互相攻击,负面传闻甚嚣尘上。甚至有消息称,某收单机构违规严重,面临吊销支付牌照的可能。
但从以往续展情况来看,取得许可证被取消的情况相对较少。除去合并,只有乐付支付因严重违规被取消。值得一提的是,乐付支付也是第四批支付机构。
从违规情况来看。尽管不少收单机构收到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罚款,但罚款本身就意味着旧账户被“一次性核销”,对续费影响不大。在其他方面,一些敏感事件可能会产生影响。
今年4月,有媒体爆料国通兴亿“抹掉”了POS机客户的资金。
报道称,有网友投诉称,他们通过国通行易收取了546.5元的账单,费率为0.55%。正常情况下收到的金额是543.49元,但实际收到的金额只有543.40元。也就是说,0.09元的金额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抹零”行为或许是国通兴意续约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2018年6月,持卡人支付因“刷码”被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起诉索赔927万元;近期2018年2月发生的“假卡被盗”案,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6月9日, Pay也回应称,其并非案件主体,无需承担责任。
但总体而言,能够导致收单机构取消支付牌照的重大舆论并不多。
互联网支付通常有赞助商,许可证也经常被买卖。
此次换发互联网支付牌照的企业共有28家,占全部79家支付机构的35.4%。继预付卡之后,它是需要续订的第二个最常见的许可证类型。这 26 个家庭中的大多数已经有经济支持者。
近两年支付牌照买卖中,互联网支付牌照类型最受关注。许多互联网公司都获得了牌照,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二次清关问题。
此次续订中,商银信是最值得关注的。
2019年11月,德国以至多8070万美元收购了商银欣全部股份。当时,它还没有陷入财务造假丑闻。此次外资收购让商银欣名声大噪。
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2020年4月,商银信因16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16亿,成为支付机构史上最大罚单。
不久后的2020年6月,财务造假被曝光,19亿欧元不翼而飞,这给商银鑫的收购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目前,关联公司&GmbH仅持有商银欣9.3567%的股份。
因此,商银信的命运成为本次互联网支付资质更新中最大的担忧。其他互联网支付机构大多有赞助商在背后,或者业务状况良好,因此续费出错的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