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全资收购浙江贝付科技,获支付牌照意义几何?

2024-10-06
来源:网络整理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派系中,电商系是非常强势的一个。诞生于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和诞生于京东的京东金融都是行业巨头。苏宁金融也在逐渐崛起,也是一个电商巨头。唯品会还推出了金融业务——唯品会金融,但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弱。

今日(2016年10月17日),有消息称,唯品会全资收购浙江北服科技,并获得支付牌照。这对唯品会的金融业务意味着多大的意义?唯品会未来拓展金融领域将面临哪些问题?

唯品会收购浙江北服科技

2016年4月,中国支付网报道称,唯品会将以约4亿元收购北服科技。唯品会当时回应称,“会考虑收购合适的互联网支付牌照公司,但目前尚未收购此类公司”。

但2016年10月17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浙江北服科技的企业信息显示,其股东已变更为唯品会,且为单一股东。也就是说,唯品会已全面收购浙江北服科技。

北服科技股东变更为唯品会

公开信息显示,浙江北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证。 2013年9月,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跨境支付试点资格。北服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垂直支付产品,包括网银支付、快捷支付、委托代收代付等,还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包括企业发行、资本账户服务等。

北服科技总部位于杭州,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北服科技官网称,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型在线电商平台、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用户超过6000万,年交易规模数百亿元。

央行网站北服科技信息

唯品金融会上征信吗_唯品会金融支付_唯品支付金融会上征信吗

与小米、美的、恒大等大公司近期获得的支付牌照相比,北服科技的业务范围略显狭窄。仅拥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缺乏手机支付、预付卡支付等业务资质。然而,它有6000万用户。它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规模(如果数据真实的话)。

收购后,不仅唯品会金融的支付环节可以通过北服科技开展,唯品会的电商支付业务也可以通过北服科技开展。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使用场景的。

唯品会金融支付牌照有何价值?

据唯品会金融官网介绍,其目前业务主要包括当前理财产品唯品会(对接货币基金产品)、稳定理财产品(对接国华人寿等公司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消费信贷产品唯品会。鲜花和唯品会众筹业务。收购北服科技后,这些交易都可以通过北服科技进行支付,并且交易过程可以在唯品会系统内进行,实现整个金融交易的闭环。

在这个过程中,唯品会金融可以掌握更多的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资金流向数据、支付行为数据等,为用户画像、用户信用评级等环节提供数据资源,使得获客模型和风控模型更加精准。高效的。更多的训练数据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加快了模型的迭代速度。这对理财和消费金融业务有一定的支持。

唯品会金融还面临哪些问题?

唯品会作为国内知名电商公司,拥有交易场景、比较庞大的用户基础、一定规模的供应商资源,为理财、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换句话说,就是掌握一定的金融业务入口。获得支付牌照后,业务板块进一步丰富,对支付环节的管控也得到加强。然而,唯品会金融前进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北服科技的交易场景拓展面临一定的制约。 2015年,唯品会营收402亿元。加上唯品会金融的交易量和北服科技自身的数百亿交易量,每年的交易规模可能只有1000亿元左右。这不仅远远落后于支付宝、财付通等巨头,也比不上苏宁金融易宝等支付平台,而且用户在唯品会购物时也不一定会选择北服科技。

北服科技的交易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受到唯品会金融和唯品会电商业务发展的限制。目前第三方支付竞争激烈,大家都在努力拓展交易场景。唯品会进入这个游戏相对较晚。它将采取什么策略来拓展交易场景,并取得什么效果,还有待观察。

其次,唯品会金融目前缺乏有竞争力、品牌知名度高的金融产品,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张。唯品会进军金融行业并不算太早。目前正在做的理财、消费信贷、众筹已经处于红海。竞争激烈,模式缺乏创新。超越市场先行者将更加困难。而且该业务主要针对自身电商交易场景开展,目前尚未展现出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的能力。

最后,唯品会的电商交易额落后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竞争对手。这就决定了唯品会金融可以依赖的电商场景规模并不突出。即使自身的交易场景完全开发出来,能够实现的金融交易规模也不会太高。

不过,尽管支付牌照价格高昂,但仍然获得支付牌照至少表明了唯品会进一步拓展金融业务的决心。下一步,如果在金融人才引进、大数据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结合特卖场景,开发具有场景特色的金融服务,唯品会金融也不会没有机会。

分享